无论是在寒风凛冽的岁月,还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光,稍不注意,依然会出现感冒咳嗽的病症。感冒咳嗽这样的情况,太过寻常,也因此很多人对于感冒咳嗽不太重视,因为有些体质好的人,即便不用药,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也能自愈。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体质强壮的,也有很多人是属于虚弱的体质类型,这样的情况,一旦遇上感冒咳嗽,轻则缠绵难愈,重则变生诸症。所以说,不要轻视任何一种小痛小病,以免导致点滴之疴演变成膏肓之疾。
说到咳嗽,一般都需要辨别寒热虚实,而唯有两味中药,对于咳嗽来说,是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使用的,这两种中药就是止咳领域的“王牌药对”,它们就是“紫菀、冬花药对”,也可以简称为“紫花药对”。一般来说,在止咳方中,有紫菀和冬花加持,对于咳嗽的疗愈效果,是能发挥良好作用的。那么,自古以来,究竟有没有紫菀和冬花同方配伍的良方呢?自然是有的,比如射干麻黄汤、紫菀汤、人参蛤蚧散、紫菀膏等。
紫菀和款冬花同方配伍的良方中,除了射干麻黄汤在后世的运用中十分广泛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良方,虽然现代运用的比较少,但是它的确很奇妙,而且它的来历还十分特别。在唐玄宗时期,他为了让“天下无疾”,于是“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于是乎,《广济方》便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皇帝亲自担任主编的一部官修方书,只可惜这么一部对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医方书,却没有得到完整的流传,至今,《广济方》已无原貌,大多都是辑复本,甚为可惜。而在《广济方》中,记载了一个名叫紫菀汤的方剂,就是紫菀与款冬花同方配伍。
紫菀汤出自《广济方》,后被《外台秘要》收录,《局方》收录时,将此方更名为钟乳补肺汤。紫菀汤由“紫菀、五味子、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绵裹)、款冬花、桂心、人参各二两,钟乳(研,绵裹)、麦门冬(去心)、桑根白皮各三两,大枣(擘)二十枚,粳米一合”等12味中药组成。按照原方煎服方法,是先煎这些中药切细或者打成粗末,使用时,取水一斗五升,先煎桑根白皮和粳米,待水煎至九升时,去掉桑白皮和粳米的药渣,然后将其他中药放进去一起煎煮,待水煎至三升时,去掉药渣,温服,每日三次。服药期间,不要吃生葱、热面、炙肉等食物。
按照《广济方》的记载,紫菀汤主要用于治疗肺气不足所导致的咳嗽上气,咽喉闭塞,短气喘乏,连唾不已,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等病症,甚至因此出现“唾血腥臭,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皮毛悴,面色白”的重症,也可使用紫菀汤。也就是说,《广济方》所记载的这个紫菀汤,主要是用于治疗肺气不足所导致的一切肺部疾病,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都可以辨证使用。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么经典的一个奇效良方,却在后世传承中几乎失传,当然,这个可能与《局方》的更名有关,毕竟“钟乳补肺汤”的名字,自然是比不上“紫菀汤”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与方中含有石钟乳有关。
石钟乳原本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奈何它的运气不怎么样,曾几何时,它被卷入“五石散”的纷争之中。原本,五石散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对于年迈体虚、阳气不足的人群,如果用法得当的话,是有一定的助阳强体作用的,但是随着养生修仙的鼓吹,以及文人墨客毫无节制的滥用,导致很多人由于过服久服五石散导致身患重疾,甚至丢掉性命,最终被后世医家所唾弃。诚如明代著名医学家缪希雍所说,“自唐迄今,因服钟乳而发病者不可胜记,服之而获效得力者不闻一二”。这可能是《局方》对于紫菀汤更名后被雪藏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紫菀汤全方一共十二味中药,那么它的配伍究竟有什么奥秘呢?全方以紫菀、人参、钟乳石为君药,主要起到温补肺气的作用;以款冬花、白石英、麦门冬、五味子、桑白皮为臣药,主要起到清肺热、温肺寒、下肺气、敛肺气的作用;以生姜、大枣、桂心、粳米为佐使药,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沟通内外、畅达上下的奇妙作用。尤其是桂心一药,堪称全方的“神来之笔”,既可以沟通心肾,又可以温暖全身,既有补益的作用,又有消散的作用,既能内治五内邪热,又能外治肌热虚汗,既能治疗在表的风热,又能治疗传里的骨蒸,而且还能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腹痛、下利大小肠,而且还是“诸药先聘通使”,指哪儿打哪儿,无孔不入、无处不到,堪称全方“画龙点睛”之药。
总体来说,《广济方》秘传的这个紫菀汤,补肺气、治咳嗽、平喘息,是肺部健康的守护神,只可惜,由于全方中含有石钟乳和白石英两味矿物类中药,导致后世医家对这个奇效良方避而不用,甚为可惜。对于方中的石钟乳和白石英,一般需要先煎半小时以上,一是有利于药物的成分析出,二是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至于石钟乳,如果能够找到它的上品,且使用得法,对于治病救人大有裨益,诚如柳宗元在《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中所说,“食之使人荣华温柔,其气宣流,生胃通肠,寿善康宁,心平意舒,其乐愉愉”。对此,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代的中医秘传的诸多秘方良法,一定要在借鉴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不能因为其中的一两味药而导致整个方剂的传承犹如“泥牛入海”,如此的“因噎废食”,就太过可惜了。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