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十六岁那年乡试落榜。在回乡路上看到一个石灰窑上正冒着白烟,便好奇前往。工匠师傅们向于谦介绍了制作过程。他们从山里采来青石头,再石头们装进窑里烧,焚烧之后的青石头就变成了白石头,白石头泼水后,就变成了粉末,可以用来抹墙了。石灰的来历引发了于谦的感慨,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经过千锤万凿的磨练、烈火焚烧的轮回,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回家后,他铺纸研墨,挥笔写下了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需要在深山中寻找石灰岩,并经过千万次地敲击和开凿。这个过程既表明石灰的生成需要经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也隐喻着有志之士需经历严峻的考验和磨砺。象征着人生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和困难,而“若等闲”则表达了石灰石在烈火中毫不动摇、坚如磐石的态度。这一句既展示了石灰石的坚硬特质,也隐喻在人生挑战面前,要有如石灰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指石灰即使化成粉末,也毫不畏惧的精神。粉骨碎身象征着在人生历程中,面对各种严峻挑战时,即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念。这种无畏无惧的精神,正是于谦所崇尚的品质。石灰即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的品德留在人间的决心,正是石灰的追求和性格,也是于谦所要讴歌的崇高精神。在诗句中,清白不仅指石灰的品德,也隐喻着有志之士应有的高尚情操和正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