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国被灭后,他们又被迫背井离乡,深入到危险、荒蛮的百越之地进行艰苦战斗。
他们自己,也是秦政的受害者,因此,自然也没有了要替帝国再卖命的动力。
这支军队对大秦帝国不满,正是赵佗等人不救秦,转为割据的人心基础!
无力回援事实上,帝国似乎也没有叫他们回援。
在镇压起义过程中,秦二世等人曾经征发骊山囚徒,征集关中、巴蜀的军队,又曾调北方防备匈奴的部分军队回援,但似乎没有下令岭南秦军回援的指示。
这是因为:岭南军队即便愿意回援,也是有心无力!
当时的岭南地区,道路远绝,地方僻远。
当年,秦始皇为了支持大军南下,征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是运输物资,又是开筑“新道”、灵渠,可谓是倾举国之力。
而秦末起义爆发后,关东地区很快全部丢失,帝国与南岭的通道几乎完全中断。
显然,这个时候,帝国不可能再给他们供给粮草、物资了。
以当时岭南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主要人员,必须全部投入生产,才可能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哪里有能力供应大量的脱产人员呢?
所以,即便岭南秦军有心回援,又拿什么*回去呢?
离开岭南的代价是不可承受的对这支军队来说,如果离开南越,其代价将是惨重的。
1、前功尽弃。
这支军队是经过激烈的苦战才平定岭南地区的。
尽管已经取得重大胜利,但是,此时,这支军队一旦离去,他们此前11年的心血将前功尽弃!
与于越、闽越、东越不同,当时,南越地区还处于比较原始落后的状态,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这个情况下,秦军如果只是攻占一些地方是很容易的,但是,要真正建立统治却是很困难的。
因此,帝国采取了“杂处”之法。
也就是大量移民,让中原人民与越人“杂处”,让中原人民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吸引越人,从而真正实现对南越地区的统治。
此时,军事进攻已经取得胜利,但是,融合、改造才刚刚开始。
一旦大军离开,将前功尽弃,此前10几年流血牺牲带来的成果将顷刻间付诸东流!
2、无法保护移民。
在开发南越的过程中,大量中原移民进入了岭南地区。
而且,秦始皇曾经发“女无夫家者···为士卒衣补”,也就是部分解决了将士的配偶问题。
此时,他们平定岭南不久,与当地的关系依然比较紧张,需要以武力为后盾来维持安全。
一旦大军离去,那么,这些移民、妇女,很可能遭到越人的趁机袭击。
显然,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将士个人,这样的代价都是惨重的,不可接受的。
岭南地区的秦军,没有*回去救大秦。
这可能是大秦帝国的遗憾。
他们坚持在当时落后的地区建设边疆、开发边疆,大秦帝国灭亡了,但是岭南地区的发展并没有因此中断!而随着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岭南地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是历史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