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已经是仲夏时节。
道路两旁,公园的小树林里,也渐渐开始蝉声四起了。
蝉声虽聒噪,但也充满了夏天的味道。倘若整个夏天听不到蝉鸣声,相信大家反而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了~
唐诗中也有三首咏蝉诗十分有名,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
它们就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咏蝉三绝"其一:《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表面上是写蝉的形态和栖高饮露的习性,实际上是以蝉喻君子。
"流响"形容蝉声的清越和连绵不断,隐示的是君子的高标逸韵和脱俗风格;写蝉声远播,是由于栖息高处而不是借助秋风的传送,实际是暗示君子品格高洁,无需凭借外力,也自然会声名远播。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君子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 "咏蝉三绝"其二:《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议事触怒武后,遭诬下狱。
时值深秋,牢房外几棵古槐上的寒蝉还在鸣唱,凄切的叫声也扰动了身陷囹圄的诗人的心绪。
诗人以高洁的秋蝉自况,以"露重"、"风多"喻处境的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沉浮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
说的是蝉,也说的是自己。
诗人借咏蝉来寓意,抒发了自己在狱中的苦闷悲痛之情。
· "咏蝉三绝"其三:《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在诗人的笔下,蝉因栖身高枝,餐风饮露,而难得一饱。即使发出不平的叫声,也是徒劳。
其实,蝉并非是因为清高而吃不饱,它的叫声也没有什么恨意。蝉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有感情的是人。诗人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寄寓其中,才使得蝉仿佛也染上了感情色彩。
诗人以蝉的处境自况,表现出自己因清高而清贫的困境,和哀苦无告的悲愤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三首诗都是以咏蝉而自况,表达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
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人语。"
也就是说,由于诗人的地位、境遇、心态不同,虽然都是咏蝉,但传递出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尽相同了......
学习和了解更多古典诗词相关内容,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诗词心语”(ID:rabbit-talk),精彩诗词内容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