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金/人民图片)
4月22日,在合肥市1号线地铁上,热爱阅读的小朋友劝导低头玩手机的乘客放下手机多读书。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网友们的调侃之言正是“手机族”的真实写照。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3%的受访者自认是“低头族”,48.6%的受访者忍不住看手机的原因是担心错过电话或信息,47.1%的受访者表示过分依赖手机会降低工作学习的效率,70.5%的受访者希望改变自己是“低头族”的现状。当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那么,人们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对手机产生依赖后应如何摆脱?
人们为何会对手机产生依赖呢?荆楚网指出,患上“手机依赖症”原因的,无非有以下几种:有的人是缺乏独处的能力,需要从手机中寻找心理上的慰藉和踏实感;有的人是精神生活贫乏,需要手机的各种功能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有的人则是缺乏安全感,对手机产生一种相当高的依赖。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对手机产生依赖了呢?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博士徐治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介绍道,是否对手机有依赖症要看两种“症状”,一是除了睡觉,不分时间、地点都想玩手机,想刷微博、刷微信、玩游戏、看影视剧;二是看不到手机心里难受。如果这两条“症状”都有,说明对手机依赖比较严重。那么,有“手机依赖症”要不要治疗呢?徐治表示,这要看程度,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症状还没有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的程度,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呢?
1.多参与“线下”活动,转移生活重心。新蓝网建议,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比如做运动、健身、郊游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去。《贵阳晚报》也建议,要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运动,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外边的世界远比方寸之间的手机更有趣。
2.强制隔断手机,严格要求自己。《贵阳晚报》建议,将手机“请”出卧室,严格要求自己,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起床的时候起床。另外,环球网还建议,可关闭手机提醒,让自己不要分心,也可以给手机省省电。为了专注做自己的事,最好把手机放在自己视线之外的地方。
3.学会甄别信息,过滤掉无用信息。环球网指出,我们总是密切关注着很多自己不认识的人,这种密切关注相当于在网上监视着别人的生活,这似乎有点病态。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关注到名人的“私生活”,就好像卡戴珊一家成了我们的邻居一样。 因此,环球网建议,从自己的社交网络中筛选一下,只保留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以及那些值得贡献自己时间的人。
4.手机功能简单化,减少手机的诱惑性。《南方日报》指出,很多人的手机里都有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应用软件,每个应用软件都玩一遍下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南方日报》称,日常要用到的应用软件其实也就是固定的那些,所以在面对海量应用时,应该要有所克制,仅下载日常工作生活必须的应用,当面对同一个类别项目有多个应用推荐时,选择下载那些下载量最大、评价最好的热门应用。另外,对手机里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也相当必要。(肖雨)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研究领域为健康养生类、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