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保护是为了保护人被地铁门夹住而设计的,也就是屏蔽门的防夹挡板。我们知道,地铁除了有列车车门外,在站台上还有一道屏障门。而房价挡板就在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从底部往上约为40-60cm高。当屏蔽门关闭的时候,人或物被夹在挡板中间,当夹人的力大于150N时门就必须弹开。而在本次事故中,地铁门没有弹开,或许是感应失效的原因。
如果门夹住人以后没有自动弹开,那么第二道保护机制就会开启。因为地铁门上夹住人或行李箱一类的物品时,车门关不上,就会显示车辆异常状态。正常情况下,门体应该能感受到障碍物,并释放开门力自动开门,停顿2至3秒后再次尝试关门,重复以上动作三次仍不能正常关闭,该单元门常开且停止运行,门头指示灯常亮,且发出蜂鸣警报待人工处理。
报警以后,司机和工作人员就成了第三道保护机制。因为地铁司机通过查看车尾的瞭望灯,就能够判断车门是否夹住人或物品了,从而决定是否暂停发车。只要司机认真检查,不粗心大意,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而且在车门外的工作人员及时察觉后,也可以联系司机。
可是,在本次事件中,上海15号线地铁是国内最高等的无人驾驶地铁,该线路已经尝试运行一年了。在一年内,没有出现过大故障,倒是小故障层出不穷,有时候还是需要车长回到操作台,切换回人工模式驾驶。
至于该事故现场人员手动开门后列车启动,在我看来要么是他太慌张导致操作失误,要么是不了解屏蔽门状态与列车之间的信号判定。屏蔽门有四种信号,手动开、手动关、自动、隔离,平时正常运行处于自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