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门体处在自动或隔离状态下,出现异常情况,信号系统是能检测到的,就不会命令列车发车了。但如果门体被打到隔离的状态,就相当于把这一扇门从判断依据里切除了,它是否故障都不会被驾驶系统看到。在系统看来,只要在其他门里,没有异常情况,就还是会命令列车启动。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工作人员对屏蔽门进行调整后系统判定所有门体正常,随即命令列车发车,这应该是隔离状态才会出现的情况。最后将乘客卷入,拖至旁边的应急门处,因应急门在轨行区面有推杆可以开门,受被卷入乘客挤推导致应急门打开。
那么,这其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到底是工作人员在匆忙之下出现失误,将屏障门调整到了隔离状态,还是在调整为手动开状态后,系统判断失误导致了事故,这会影响本次事件的责任归属问题。
伤亡由谁负责?很多人将本次事故的责任归结到,在当时处理事故的工作人员头上。大家质疑最多的是,这位工作人员在施救顺序上存在问题,不应该先跑到站台边尝试解救,而应该先按下紧急制动按钮。
不可否认,这位工作人员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其实,这几乎是很多地铁站工作人员处理这类问题的主要方法,以往也没有因此造成过伤亡,再说事发突然,谁知道列车会不会突然启动。
第一时间救援没有大问题,但需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但是设计人员和培训公司也有责任。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存在明显差异,连设计师都出现了设计漏洞,更何况是一些不太了解情况的地铁站了。加上培训方法不正确或者培训时间短等问题,综合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个人认为是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悲剧。乘客着急下车,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确实都有一定的责任。但是这次的自动驾驶设计也存在巨大漏洞,需要进行改进。单说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既然工作人员已经使用钥匙去开门了,就说明已经由人工介入了,而这也反映出系统运行或者地铁线路上出现了比较大的故障。而这时候,系统仍然强行忽视人工干预,恢复到了自动模式,这里的设定就有问题。最后,应急门被挤开后系统就又检测到故障了,再次令列车紧急制动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