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 《斗草图》
供图/FOTOE
花儿与少女
花朝节之所以备受百姓青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天,女孩子们都被解放出来,走出春闺,在街头巷陌看花的同时,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花。
这天,无论城市、乡村,只要有花处,皆有女孩子的踪迹。早春时节,蝶舞纷纷,女孩子们行走在花间,以扑蝶为乐,因此花朝节有“扑蝶会”的经典桥段。
扑完蝴蝶,女孩子们还有一种更具有社交性、竞技性的游戏——斗花草。所谓斗花草,就是让两草(或花茎)交叉,两人各捏草之两头,用力拉扯,直至一草被拉断为止,以草不断的一方为胜。
在古人看来,女孩子也得有个娴静美好的样子,扑蝶、斗花草,玩儿得不亦乐乎后,也得安排个静一些的活动——赏红,来安安神。所谓赏红,就是各家各户女孩子把红布系在树枝上用来欣赏。这个活动源于唐人崔元徽用红布护花的传说。相传,崔生晚上梦到石榴花精求助,让他在五更天时用红布做幔,护住一园花草。他依着梦里花精交代照办,果然五更时分,狂风骤起。花因红幔得救,他也在花精们那里获得类似“护花使者”的好评,最后羽化登仙。
女孩子们也想得到这样的眷顾,或许不是崔元徽那种羽化登仙,而是青春美丽,是遇到如意郎君,就像《绮罗香》中最后所说那样——“绾胸带空系宜男,惜郎归也未?”
拜花神
古代中国人过节离不开祭祀,大节小节都要洒扫庭除,祭祀对应的神仙。花朝节也不例外,自然要去庙里恭恭敬敬地祭拜这一天的主神——花神。
所谓花神,就是主管百花的神灵。最早的花神叫女夷。
等到东汉白马驮来佛经,也给花神殿的香火前驮来新的偶像——如来和迦叶菩萨。看到佛家有了花神代表,道家也递交了候选人,这个人叫花姑,信奉上清派开山祖师魏夫人而位列仙班。又因为平时喜欢种花,就变身花神,司百花生长。
花神有一种划分,是按照月份。管理百花看似只不过是浇浇水、施施肥的小事,但要想到这花四季各不相同——春有桃李夏有莲,秋日菊花冬日梅,哪个都得精心打理才行,因此比附着十二个月,设置了十二花神。
十二花神,因为是管理花花草草的细致活,所以最早上岗的都是女性,而新一届花神,不再是各路神仙,而是历史上能够代表某一种花的真实人物。如一月梅花的花神,是玄宗宠爱的梅妃,玄宗曾为其立梅亭、种梅林。后来梅妃因为玄宗移情于杨玉环,感慨天宝末年朝纲不振,曾作诗怨刺,被打入冷宫。安史之乱时,她拒绝投降叛军,跳井悲壮身亡。百姓因爱其品格,将她推选为梅妃。
看来,花神这个职位在选拔上,秉承的原则是“我有花,你有故事吗?”于是很多和花有不解之缘的历史文化名人,纷纷而来,花神也有了男版、女版、混合版等多种版本。
愿一切速得成就。
请
浴佛节
四月八日
佛教的节日
浴佛的起始
佛教里,有几个与佛祖密切相关的节日:二月初八出家日、二月十五涅槃日、四月初八佛诞日、腊月初八成道日。其中,佛诞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传说,印度一个小国的国王净饭王之妻摩耶夫人孕有一个孩童,在孕满十月之际,摩耶夫人出游,正在无忧树下时,一个婴儿从右胁下诞生,这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亦即日后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祖一出生就彰显不凡,前行七步,步步生莲,右手指天、左手指地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四方神灵闻之而动,天女散花奏乐,九龙吐水为其沐浴——这便是浴佛的来源。
佛教传入中国后,后世中土的佛教徒,特地选择在佛祖的降诞日,以华丽的金身佛像代表佛祖,并以香汤为其沐浴,以表追述圣事之意,造就了四月八日这一浴佛节。
乱世寻寄托
南北朝可以算是中国史上最动荡的朝代之一了。这样的乱世,却是佛教的乐土。前路坎坷,为求得心中短暂的安宁,无论皇族还是平民,皆不由自主地倾心于佛教。各种大型的佛事活动,以朝廷为依靠兴办起来。梁武帝萧衍就多次亲身举办布施僧俗的无遮大会,据说观者可以百万计。
有如此浓厚的崇佛氛围,佛诞日当然极受重视。“浴佛”随即成为南北共同的大节庆。与汉末相比,此时的浴佛仪式明显被寄予了更多内涵,高僧大德们开始宣称,善男信女们可以借此“得福无量”。对于一辈子都没有几年太平时节的百姓来说,积累福荫并在未来获得善果,几乎是他们对抗命运的唯一力所能及之事。
颇有意思的是,后赵政权的建立者、在晋末*戮无数的武人帝王石勒,甚至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寄养于佛寺之中。每到四月初八,石勒就会亲自驾临寺庙,举行浴佛仪式,为后辈们祈福。
可以说,正是这种自上至下、无处不有的不安全感,让宣扬因果报应的佛教胜出了。人们在祈求福报的同时,也更愿意将浴佛节这天,变得多姿多彩,方不负这乱世中安宁的一刻。
我可是“上天”赐予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