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在2009年12月18日上映后,一举获得了3亿票房和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0个奖项的优异成绩。
该片是2009年香港导演陈可辛北上试水,与黄建新、于冬合组人人电影公司后出品的首部作品,导演是曾执导过《特务迷城》的陈德森。
《十月围城》是一部群星云集的华语大片,融合了古装、武打、悬念、历史、传奇等诸多商业电影的典型要素。
在2009年贺岁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十月围城》充分发挥了明星效应、首映活动和媒体互动等多方资源的最大优势。
所以,不论是在对香港合拍片的文化表达,还是在对港产类型片的创新方面,甚至是扩大到对整个华语电影产业的影响上,《十月围城》都是一部值得分析欣赏的重要作品。
历史与传奇的交织《十月围城》是一部改编自历史事件的古装电影,但它并不是严格的历史片,因为真实的历史事件仅仅为电影提供了叙事背景,即1906年10月15日孙中山先生曾到港一天。
但孙中山在香港的这一天究竟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历史上是没有确切记载的。正是这种“历史的空白”为《十月围城》的编导们提供了创作的可能。
于是,《十月围城》就将故事时间设定为孙中山到港前的第四天、第三天、第二天·····用这样一种倒退式的“倒计时”法来制造悬念。
故事内容则聚焦在孙中山到港的任务名义上是探望母亲,实际上是与十三省革命代表见面会谈。
而阻挠他完成这项任务的对手就是由清廷“爱国”将领阎孝国率领的军队,他们负责在香港“刺*孙贼”。
在孙中山与清廷鹰犬剑拔弩张的对抗中,《十月围城》塑造了保护孙中山的“八大义士”,他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心理动机,在商人李玉堂的组织号召下,担负起抵抗清廷军队,誓死护送孙中山离港的任务。
上述的三条人物线索是《十月围城》的整体框架,我们在观影时可以很清晰地发现,相对于有历史原型的孙中山和清军来说,完全虚构出来的“八大义士”才是《十月围城》的主角,影片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描写这八位民间英雄的前世今生,层层铺垫他们加入“保孙”队伍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