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夜猫子都有这样的体验:打开一个文档,然后,发呆1小时,刷微博1小时,看抖音1小时,上厕所喝水打电话又用去1小时,终于……成功熬到了深夜,然后被突然而降的灵感击中,手指开始在键盘上飞舞,码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成工作看上去毫不费力。那么问题来了,前面4个小时到底干嘛去了?为什么你的灵感总是出现在深夜呢?
灵感和深夜有个约会
被称为“歌坛甄嬛”的蔡健雅认为,夜间搞音乐创作更有灵感。
喜欢熬夜的音乐家还真是不少,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被认为是就着月光即兴创作出来的。钢琴大师格伦•古尔德也曾说过:“天色越好我越不安,所以白天没法干活,晚上我能熬就尽量熬。” 而鲍勃•迪伦和猫王绝大多数的歌曲,也都是深夜写出来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灵感。
对此,文学家们纷纷表示附和。席勒、福楼拜、普鲁斯特、托马斯•伍尔夫都是大名鼎鼎的夜猫子,巴尔扎克的工作时间是凌晨 1 点到早上 8 点,卡夫卡常常一写就写到清晨 6 点。郭沫若描述自己写《凤凰涅槃》这首长诗的状态也提到:“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说的就是晚上睡觉前,写诗灵感大发作的现象。
夜猫子更聪明?
那么问题来了,深夜的灵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有一种比较新奇说法,之所以很多聪明的点子都是在深夜想出来的,是因为习惯熬夜的人本来就更聪明。
不熬夜的人表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