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有波涛汹涌内心世界的宋仁宗和刘太后相对而坐,在剧中表现得风轻云淡,没有张力。
还有群臣,与宋仁宗一生政绩密切相关的人物——因为历史名人太多,编剧的谁也舍不得抛弃,一个都不能少。
于是,发生在谁身上鸡毛蒜皮之事都要拿来说一说,某位臣子死了妻子被岳父塞小姨,然后出去喝酒被人取笑了;或者谁谁谁暗恋了世交伯父家的女儿,待高中的时候才迎娶等等。
《大明王朝1566》出境的名臣也很多,但是每一个露脸的人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立场,对推动故事的发展都有分量。
但是《清平乐》里的群臣给人的感觉就是总分不清谁是谁,哪怕是老戏骨刘钧演的范仲淹也没有给人立体感。
二是走进了空虚的空间奋力堆砌。
正如上面所说,因为主题太大,连创作者本身也迷失在其间。
跟着剧名的导向,他们走进了一个可以容纳万象的空间——为了充实它,他们勤奋地添置东西。
比如宋仁宗枯燥的后宫生活。
一般而言,皇帝的后宫活色生香,是个热闹的去处。
但是宋仁宗的后宫犹如一潭死水,他走在其间心不在焉,索然无味,不难理解,编剧有借用古装言情剧用惯的套路之嫌疑:先禁欲再一见钟情,从而情深似海。
可惜“有贼心无贼胆”,他们终究不敢脱离历史的框架,不敢杜撰说宋仁宗像明孝宗那样一生一世一双人。
所以他们又得脱离对某人“一往情深”的套路,而是去博爱,去雨露均沾,对谁都那么好,对谁都那么爱,就连历史上跟他关系拧巴的曹皇后都在他“深情”之列。
电视剧用了大篇幅书写宋仁宗在后宫的深情款款和清心寡欲(就20集前的剧情来看),却没有道明是为了歌颂还是苛责,抑或其他。
而镜头所到之处,也时不时地让人感觉出它的漫无目的。
比如福康公主在花园追莺儿那段情景,昕玥完全没有悟出它出现在片中的意义。
公主想要天上飞的莺儿,意欲表达她很任性吗?
可是并没有人马上出来不惜代价帮她实现愿望,公主也没有因为得不到而撒泼打滚,大闹三天三夜。
又或者想表达曹皇后育儿有方?
可是曹皇后抛出让人画一只莺儿的建议并未被公主接纳,育儿方法何高明之有?
什么都没表达之后,镜头却又一闪而过,切换到其他的按部就班。
很多网友在这段情节中捕捉了幼儿时代公主无心无肺的萌,这倒是符合了某些剧评人的某个观点——这是一个休闲的时空。
但是过于休闲往往容易与空虚挂钩,堆放得越多越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