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穿越到盛世大唐,你就会发现眼前的“老祖宗”们,不是煮水到沸腾然后倒水冲泡茶叶,而是奇奇怪怪地掏出一块茶饼,烤烤它……中国茶文化有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当然不可能一成不变。焚香一支香,沏一壶茶,让我们回溯时光,看看古人如何喝茶。
唐代煎茶法
煎茶法步骤图解
唐朝时,古人用煎茶法(亦称煮茶法)喝茶,“茶圣”陆羽的一本《茶经》(761年)将煎茶之法的要点记录得十分详尽:
- 1. 炙(火烤)
- 2. 碾(碾成细米状)
- 3. 罗(筛出而碾)
- 4. 煮(水):水热如“鱼目”时加盐,水烫如“涌泉连珠”时加茶,水沸如“腾波鼓浪”则饮用。
宋代点茶法
点茶法步骤图解
宋代饮茶方法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一步,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炙茶、碾罗、候汤、熁(xié)盏、点茶等一套程序,名为点茶。
- 1. 炙茶(跟唐代煮茶前烤茶饼相同)
- 2. 碾茶(这一步也跟唐代煮茶前的筛茶相似,但要求茶末更细)。
- 3. 取一定量的茶末放进黑色的茶碗里,加入少量开水,搅拌调匀,调成膏状。
- 4. 点茶:往茶碗里注入更多的开水,一边注水,一边用一个叫茶筅的特制工具击打或搅拌茶汤,这个过程通常要经过七次注水,每次注水茶筅击打的次数不同,轻重缓急不同,搅拌速度不同,直到把茶汤调至理想状态,非常讲究技巧。
仅从步骤来看,唐煎茶法和宋点茶法似乎差别不是很明显。煎茶和点茶德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碾茶,在宋时碾茶后,茶已由细米状变为茶粉状;二是最后一道程序的则由唐时“煮”而改为“点”茶,茶粉不再投入水盏,而是放进茶碗直接冲泡,茶与水并饮。
理论著作方面,宋徽宗撰写了仅次于《茶经》的《大观茶论》(1107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帝专论茶书。
明代瀹饮法
瀹饮法即冲泡法
明代开始,因为朱元璋废团改散,出现了大量的散茶。于是,民间饮茶,开始以散茶为主。伴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简化,茶的品饮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逐渐趋于简化,瀹(yuè)饮法成为主流。许次纾(1549~1604)成书于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的《茶疏·烹点》记载的明代晚期泡茶方式,过程为:注水→投茶→倒盂→返壶→倒出品饮。这其实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泡茶法。
并且,如今我们熟悉的绿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都是因为废团改散,制茶工艺改良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作者:姚敏欣,法波大学孔院中方志愿者教师
版权归原创,版权及国外任教和其他事宜请关注私信,欢迎对本文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