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茶到底有多讲究?
对于在现代生活中奔忙的我们来说,的确有点难以想象。
十三宜,是明代冯可宾提出的。冯可宾曾经编刊《广百川学海》丛书,《芥茶笺》是其中之一,冯可宾曾于明末在湖州任官,而芥茶又产于湖州,所以《芥茶笺》可能撰于明末。这本书约有千字,分成序齐名、论采茶、论蒸茶、论焙茶、论藏茶,辩真赝、论烹点、品泉水、论茶具、茶宜、禁忌等十一则。
无事
忙碌许久,一盏清茶便是极好的享受。
经历过苦累,感受闲暇的时候,品饮苦尽甘来的茶汤,对于茶的韵味才有更深刻的感受。若在繁忙之中,喝茶不过解渴,谈不上品茶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身为凡夫俗子只可待到无事之时,自由自在,方能悠然自得地品味一番茶的韵味。
佳客
好茶易得,知己难寻。
茶是一种艺术,需要有知音,否则就如同对牛弹琴,虽有“高山流水”之雅意,而无伯牙子期之相知。独饮,不过喝了个寂寞。
幽坐
饮茶要有幽雅的品饮环境,令人处于一种心平气静、无忧无虑的心境之中。
心由境造,境由人造,选择一个幽静的环境对于品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吟诗
有茶著得文章妙。茶仙卢仝曾说:“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三碗茶饮下,便有文思泉涌,文字五千之卷。白居易更是慨叹:“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以诗助茶兴,以茶启诗兴。
挥翰
挥毫泼墨,将千思万绪付之于书画丹青。
有时候,诗歌仍不能尽兴,就需要以另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古人说的“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饮茶时兴致来了,更需题字作画。
徜徉
闲庭信步,时饮时啜,体会古之品茗者的闲情逸致。
也就是跟着感觉走,完全不用意识去主宰,自由自在,身心完全放松,这样的状态品茶是最舒服的。
睡起
午睡初醒,饮一杯微苦回甘的香茶,顿觉心旷神怡,醒神消疲。
宿醒
宿睡未解,头脑昏沉,神志朦胧,则少饮香茗,定能破除睡意,使神清气爽。
清供
所谓“沐浴焚香,净手煮茶”,这是一个爱茶人的仪式感。饮茶宜如僧道清供,淡雅至极,有理可循,不可胡闹一通,冲泡品饮皆有规矩。
精舍
雅静的茶室,不一定要多么高档华丽,氛围应以淡雅、宁静为主,宁可竹林茅屋也不要富丽堂皇,唯其如此才能体现茶的韵味。
会心
茶中三昧是要人们用全部心神去品味才能得到。一人独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妙不可言,二人对饮,于我心有戚戚焉而不必说破。
鉴赏
仔细品味,慢慢把玩,茶之“色”、“香”、“睬”、“韵”沁人心脾,耐人寻味。
文僮
饮茶之中,不免有些琐事需要有个小僮相随,或递茶,或洗盏,或点香……如此种种。
也有喜亲力亲为者,也须仆僮将各种所需用具一一归位,才可品饮,或自房中取茶,或取炭炉茶壶,或通报客到,重重琐事,过于枯燥,还需有个帮手,如此雅事,方才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