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八声甘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2 14:36:30

甘州小调《刮地风》:正月里来是新春(呀),青草芽儿往上升啊哎唉吆,勤劳的农户喜在心啊,哈喜在心啊,哈哪呼依呀嗨……

八声甘州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八声甘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1)

张掖钟鼓楼夜景

走在甘肃张掖的大街小巷,你总能听到在这座古城流传了千百年、韵味十足的甘州小调。从高亢流畅的打夯号子,到灵动活泼的秧歌社火曲,从老艺人拉的二胡,到年轻人弹的贝斯,在或喜或悲的日子里,甘州小调里传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与渴望。

张掖古称甘州,是甘肃省“甘”字由来的地方。它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张掖市作家协会主席陈洧说,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张掖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几千年的历史在这里积淀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底蕴。

八声甘州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八声甘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2)

康乐草原腹地公路

陈洧:张掖地处丝绸之路的中段,南面靠的是祁连山,当时是藏族的地方,北面靠的是内蒙古,是蒙古族,这个中间地带过去是匈奴、突厥在这里长期生存,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在生活这里的裕固族是全国56个民族的独有民族。张掖在河西走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南北中三条丝绸之路,张掖是交汇点,是连接中原和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

在张掖世代传唱的不仅有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甘州小调,也有雍容典雅的宫廷大曲。盛唐时期,甘州本地乐曲结合西域乐舞首创《甘州曲》,后来被改编成唐代著名系列音乐《甘州大曲》,传颂后世的《八声甘州》就是其中一篇。

八声甘州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八声甘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3)

大型歌舞《甘州乐舞》,以《霓裳羽衣舞》为主要表现内容,将“诗、乐、舞”进行深度糅合,对《胡旋舞》、《胡腾舞》、《八声甘州》等多部作品进行重现。

陈洧:唐代的时候,张掖的乐曲送到京城。霓裳羽衣舞,就是当时的宫廷乐师和宫廷舞蹈家以张掖送去的音乐和舞蹈为基础改编提炼而成的。

多民族聚居的历史深刻地影响了张掖方言的形成,今天的张掖方言在语音方面具有西北方言浑厚、粗重、率直的特点,与陕西等地方言有鲜明的渊源关系,因此张掖人对秦腔、眉户剧也颇为喜好。

八声甘州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八声甘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4)

肃南马蹄寺

陈洧:张掖方言与普通话的汉语拼音相比基本相同,张掖方言特殊的发声在于比普通话变音多。它是有规律性的变音,比如:zh、ch、sh,在张掖话里就分别变成了g、k、h。比如,普通话为zhu,张掖话就成了gu。比如,抓,它的普通话是zhua,到了张掖话就成了gua,成了西瓜的瓜了。张掖有好多话,比如看东西的“看”,有好多说法,有叫看、叫呆、叫猫、叫彪……像这些发音很多都是少数民族语言类的,可能外地人不懂,但张掖人一说这个话就懂了。

八声甘州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八声甘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5)

大墩门沙漠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这里是黄沙百丈、铁马冰河的塞外古城,这里是大漠绿洲中的“桑麻之地”“鱼米之乡”。昔日的金戈铁马早已远去,那些古老的甘州曲调却世代流传,一声声唱响人们对故乡的热爱和一往情深。

八声甘州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八声甘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6)

山丹军马场

甘州小调改编民谣《小放牛》:家养一对牛啊,长的个罗圈角,套上了去犁地啊,又把那角踒折,世上的人儿多,哪一个谁像我……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刘龙龙 刘湛 王妍 王远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丨陈宇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之声

编辑:李青芸

责任编辑:马岳波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