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桑果应该拿什么工具,桑果一般在什么时候成熟采摘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3 11:57:51

采摘桑果应该拿什么工具,桑果一般在什么时候成熟采摘(1)

又是一年麦收时节。彼时广泛活动在打麦场上的农具桑杈,作为家乡小镇的特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尚在小麦的主产区大量使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家使用了千年的桑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年轻人多数已不知道桑杈为何物了。可在过去,桑杈在农耕文明的历史上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

为防风固沙

滑县人植树造林

种出了“三宝”

“抬头一片沙,只能种桑杈”,是旧时慈周寨一带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新版《滑县志》记载:慈周寨桑杈栽培,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明末清初,慈周寨一带沙荒连绵,当地百姓为防风固沙,多栽种桑树。

豫北黄河故道古河床和自然堤上的沙质沉淀物,经过长期风化,形成连绵起伏的沙丘带。沙丘带在西北风的吹扬搬运下,成为吞噬农田和道路的流动沙丘。

慈周寨村东北旧有老杨树岗,据说沙压一寸,树高一寸,在农业学大寨平沙岗时,还能看见老杨树生长的痕迹。所以沙荒一直成为困扰当时滑县人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

为了防风固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滑县人在沙丘带集中连片植树造林。

滑县南部的老慈周寨人针对这一问题,遍选树种。桑树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是防风固沙的上选树种。所以广植桑树,不但根治了风沙,稳固了土地;还在逐步的发展与实践中,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生活在这里的人年年岁岁与布在村庄四野的大沙岗、遍地的桑树和适合沙地生长的毛针草相依为命,所以“桑杈、沙土、毛毛草”也被早年间的人们亲切的称为“慈周寨三宝”。

还在三四十年前的慈周寨村,那时几乎家家的田地里都种有桑树,或是单独为林园,或于田间与农作物相互套种。垄间地头的桑树既可以防风,稳固农作物的种植,落叶还可积肥增产增收。

采摘桑果应该拿什么工具,桑果一般在什么时候成熟采摘(2)

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农耕社会,这也是人胜天的一种精耕细作的先进生产方式。

如果在过去没有战争与饥荒的年代,田野阡陌纵横,村庄小河流淌,那么似乎桑间濮上的画面就从未消失。

桑树浑身是宝

桑杈园还能帮人避难

慈周寨人以桑树为原料,探索出培育桑杈的技术,桑杈树之所以成型,主要靠人工管理,在桑苗发叉的时候,将多余的枝杈削去,只保留三或四支主枝生长,这样长出来就是桑叉的原始形状,长到掀把粗的时候在从根部据下来,剩下的老根再次进行下一轮的分苗生长。

有一段顺口溜叫做“慈周寨人花钱,拿刀上地(拗桑叉);方易寨人花钱,弯腰拧劲(扶笤帚)....”这是关于滑县东南乡附近村庄支柱产业的民间流传,说的是慈周寨人要挣钱,就得拿着刻杈刀(一种特制的三角带柄形的工具)修理桑树去。

桑这一古老树种,从名字到发音,都是那样凝重,浑厚,苍劲,耐人寻味。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有桑树的地方,自古就是故乡。

桑树浑身上下也被北中原故乡的老农民们充分利用到物尽所值。

桑树主干可以拗为桑杈;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桑叶晒干之后储存起来还可以在缺少草料的冬日里饲养牛羊,也就有了滑县著名的老庙牛肉和万古羊肉;桑枝结实不易折断,柔韧性强,修剪过桑杈树的枝条被这里的人编成茎篮、筐、箩头等生活用品;桑果也就是桑葚成为十里八乡孩童们的美味;就连拗桑叉时褪下的二层里皮,趁热吃时丝丝香甜久嚼不断,也是最早的口香糖。

采摘桑果应该拿什么工具,桑果一般在什么时候成熟采摘(3)

摘桑葚

一颗桑苗从生到死,在先民手里从落叶灌木向经济作物的转化。

所以桑杈园就成了老慈周寨人的命根子,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进村,还有好多人跑到自家的桑杈园躲起来。

不说国破山河在,也有人桑共存亡的意味,重要性不言而喻。

制作桑杈,先将成型后的桑杈(树)去皮放入地下炕炉进行第一遍熥烤,用刨将杈杆、齿削匀。待干后再放入地下炕炉进行第二次熥烤。

一般是熥罢拗,拗罢熥,连续数次,直至不再变型为止。

经打枝削杈、捆绑成型,再放入窑中烧制,然后再去皮,在杈笼中定型,修饰打磨,数道程序,经过五六个人的合作,一把合手的桑杈才能做成。

采摘桑果应该拿什么工具,桑果一般在什么时候成熟采摘(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