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郁闷完、心里发完牢*可能真就倒头睡了,睡醒什么都忘了。
但人家文化人不一样——上面这段由梅雨引发的“初夏惆怅物语”,后来被周邦彦填入了词牌,写成了一阕《满庭芳》。
????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
人去楼空,芳草满庭
词牌里的“满庭芳”这三个字,估计会有很多人理解为满园的春花。
错!“满庭芳” 指的其实是一院芳草。
它出自晚唐吴融的《废宅》一诗。诗中写一座废弃的宅院,屋瓦被风吹落,墙垣为雨所摧,院中景物是“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芳草易黄昏。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 自然万物生机勃勃,衬得人去楼空更加凄凉了。
“草与人”的这种反衬,怀古诗中比较多见到,送别诗也常常用到——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是一例。
巧的是,《满庭芳》词牌下的另一首名作,写的也是离别:
“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
这首词出自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彼时他遭到贬谪,心情正抑郁,将情人分别时解赠香囊、依依不舍的场景,写入一片凄清秋景,在离情别绪里,又隐隐掺杂了身世之叹。
开篇的“山抹微云”一句广受好评,秦观也因此被他的老师苏轼戏称为“山抹微云君”。
电视剧中的苏东坡与秦观
图片来自:《苏东坡》
蜗角相争?大可不必
同一个词牌,周邦彦、秦观都演绎得惆怅忧伤,但也有人写出了旷达神采——
苏东坡可以说是中国文人里相当“想得开”的一位,他的这首《满庭芳》,就跟周、秦的笔调完全不同: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
“蜗角”一词,出自《庄子·则阳篇》。说的是蜗牛角上,有两个对立的王国:左侧的“触氏”与右侧的“蛮氏”。两国常常争夺领地,每一战便伏尸数万,胜者追击足足五天方才折返。
但是,在人类眼中,蜗角王国何其渺小,它们为了这样的微末之事激烈厮*,简直像个笑话——所以,人类为了一点名利而勾心斗角、争得头破血流,在造化眼中,不也一样是笑话嘛?
于是,苏东坡带着愤世嫉俗的情绪,嘲讽地写下了上半阙词。
但转入下阕,他还是放宽了心胸,保持住了良好的心态——与其执着于“蜗角虚名”,为此劳碌忧愁,还不如好好享受眼前的清风明月,放歌纵酒,潇洒一点,快活一点呢。
(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