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朱健
图/医院提供
封控、黄码、全员核酸、暂停线下上课、暂停堂食……各种疫情防控策略反复上演,无论是抗疫一线的人员,还是普罗大众,长期面对疫情下这类消息,难免产生焦虑、担忧、恐慌、耗竭等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广东省第二人民心理精神科主任范长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众对新冠病毒的恐惧下降,但是因疫情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却很明显,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失眠焦虑和抑郁是疫情应激反应常见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到第三年,虽然病毒已经跟两年多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但是疫情并没有完全结束,防控也早已经进入常态化的阶段。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范长河表示:“从临床上看,整体来说,大众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焦虑和恐惧与两年前相比已经明显降低,但是由于疫情暴发的不确定性、突然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如频繁的核酸检测、封控管控、居家隔离等)给大家的生活、工作和个人计划带来的影响还是具有较大的冲击性,带来明显的急性心理应激。而这种长时间的疫情不确定性及对生活的影响,也给民众带来慢性的心理应激。”
范长河向记者介绍:“目前接诊到心理情绪或心理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最常见的应激反应就是失眠、焦虑、抑郁、物质滥用、行为成瘾和心身健康水平下降。有的人因为失眠焦虑而显得身心疲惫,又感觉对未来没有信心和希望。”
范长河
与人沟通是调节情绪一个好方法
为了及早控制疫情,局部的封控、管控等措施,必然导致一部分人暂时被隔离,不能自由的活动,有的是集中隔离,有的是居家隔离。范长河指出,对于居家隔离的群众很多可能会存在烦躁,暴躁,沮丧等情绪,这时需要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整。
“如果感觉心情烦闷,可以找一些替代性的线上活动,比如与朋友、外地亲人,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进行聊天,或者与朋友在线上一起玩游戏,打牌等,这样既可以加强与朋友或者家人的社交联系,也有调节情绪的作用。”范长河说。
当然在室内也可以进行一些健身或者运动。范长河说:“居家人员因为封闭在家,没有室外活动或工作,很可能作息时间会日夜颠倒,容易熬夜,这样对自身的健康和情绪调整都是不利的。” 他建议,在居家期间,也能够按照平时正常的生活节律早睡早起,如果是居家办公,也尽量收拾干净自己,按时起床。这样的仪式感也有助于在解除隔离后,尽快地恢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帮助及时调整和恢复精神状态。专家也表示,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也有助于远离物质滥用和行为成瘾。
除运动外,做些放松训练也有益。范长河建议,可以做腹式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以及正念冥想训练等,帮助自己舒缓焦虑抑郁的情绪。
有冲动行为可互联网就诊咨询
如果在居家隔离期间,出现了比较严重和长时间的焦虑、抑郁、失眠症状,甚至出现一些不理性的言语行为,比如说冲动、自伤行为、言语紊乱等表现,专家建议,此时应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干预或医学帮助。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不方便去医院就医,可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专业咨询或线上视频就诊。范长河介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通的互联网医院近期已全面升级,有需要的市民可就自己的问题进行线上咨询和就诊,包括图文咨询、电话-视频咨询,视频就诊等方式,如果线上就诊能够解决的问题,完全可以给出诊疗方案并寄药到家。
最后专家提醒,一般首诊的患者需要线下就诊,进行检查和评估。互联网医院更适合复诊的患者以及病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