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秋微雨造清寒原文解析,傅显迂缓原文及翻译赏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4 00:20:53

“这种豆一边开花,一边结实。

此时初秋天气,雨水调匀,只看豆棚花盛就是丰熟之年。可见这个豆棚也是关系着年岁的一行景物。

当着此时,农庄家的工夫都已用就,只要看那田间如云似锦,大家坐在棚下,心事都安闲自在的了。

若是荒乱之世,田地上都是蓬蒿野草,那里还有甚么豆棚?”

——清 | 艾衲居士 《豆棚闲话》

出秋微雨造清寒原文解析,傅显迂缓原文及翻译赏析(1)

一夜苍苍秋雨后,真正一夜秋雨一朝凉,树湿风凉进,空气中有一种雨洗土新的清香。八月风唤裂叶风,地上开始有落叶了,浅黄的,微红的,委屈又执着的提醒着秋思。

这八月雨又称豆花雨,为何有此称谓呢?

古人把农历八月称为“桂月”,这个时候的风叫“桂花风”——能催着桂花枝头冒出金黄,也能送来阵阵甜美的桂花香。这个时候如果秋老虎来了,天气燠热,就叫“桂花蒸”,丰子恺就画过一幅漫画《桂花蒸》,画里有两个赤膊的男子坐在凳子上摇着蒲扇聊天,没有一棵桂花树,却让看画的人有种强烈的预感:天这么蒸着蒸着,怕是桂花很快就要香了吧。

出秋微雨造清寒原文解析,傅显迂缓原文及翻译赏析(2)

而此时下的雨,就与桂花没什么关系了,他们叫它“豆花雨”。《荆楚岁时记》里说:“八月雨,谓之豆花雨。”白朴也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写道:“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绿叶萧条。”据说是因为农历八月后,几乎所有花都谢了,只有豆子还在开花,便叫豆花雨。

这样的雨下起来,带着一点秋凉,带着一点萧索,难怪古代的文人们越到此时,诗词中就越透出一点薄凉清冷,蒋捷在《声声慢·秋声》中写道:“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出秋微雨造清寒原文解析,傅显迂缓原文及翻译赏析(3)

初秋的雨中,能觉察到树木葳蕤的盛势,今年也就到此休止了,风雨卷落的叶子,已经泛黄,伏贴在地上。田园菜地的瓜果无多,只剩下些残败的竹架和枯瘦的藤蔓。若是晚间与凌晨时分,虫鸣之声此起彼伏。晚稻还有一个月左右就要收割了...只是这些在乡野间发生的事情,城市无动于衷的,城市只知日夜冷热交替,对于四季是不可名状的。

出秋微雨造清寒原文解析,傅显迂缓原文及翻译赏析(4)

初秋时节,临窗听雨,清茶古韵,诗词美景,极是惬意。虽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但看淡世间繁芜,放下三千烦恼,自然会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内心“也风雨也无晴”,纵然雨落成珠,也未必伤情,因为秋色一天美于一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