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杯和大杯为什么没有小杯,大杯和中杯的区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6 08:26:42

“三倍鲜牛奶、三倍乳酸菌、专利工艺脱去2/3重量的水分、留下三倍的营养”,这里面的“三”、“2/3”就成为消费者非常重要决策要素,首先感觉是“三倍”带来“多的”感知,而“一盒”又表现出“少的”对比,形成“精华”、“纯”的感受。这个品牌在很早有一句广告语“三杯鲜牛奶才能提炼出一杯乐纯”,“三”和“一”的很容易让消费者形成“比例偏见”的感知,进而形成消费转化。

这种利用了“比例偏见”的营销方法后,消费者的感知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在购买这款酸奶时就被“牵引”着进入消费决策链路中,并完成购买。

中杯和大杯为什么没有小杯,大杯和中杯的区别(9)

从一开始进入视觉的“产品、包装、价格”,下意识就会与自己常规吃到的酸奶品牌、价格关联,比如安慕希205g,大概一瓶4.1元/瓶,尽管是一直定位高端的特仑苏,其酸奶115g的价格是9.5元/瓶,乐纯135g的原味酸奶15元每盒的定价立马显得贵了点。

乐纯酸奶给我们哪些启示:

当产品价格高于顾客常规认知时,品牌方如何打动顾客呢?在此,“比例偏见”的应用恰好可以把“劣势”(用户感知的“劣势”)变“优势”,从“价格”到“价值”转化,以乐纯酸奶为例,挖掘“产品特点和顾客诉求”进行匹配,制作酸奶的工艺过程,从“三杯牛奶”到“一杯酸奶”很形象的提炼,且又与顾客对“健康”、“营养”等诉求非常契合,因此就会形成“物有所值”的感受,当然这也和哪部分用户群相关,是感性消费、还是理性消费,在一些产品上会有差异,但此种提炼后,此品牌的产品就从不同角度打动了不同类的消费者,这是品牌营销中顾客旅程的认知、认可、认同。

中杯和大杯为什么没有小杯,大杯和中杯的区别(10)

只要能够洞察消费者诉求,巧妙设计产品,在价格、参照物,以及视觉等要素的组合下,消费者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比例偏见”。但要切记,好产品是所有营销战略的基础,我们仅仅是在策略上让顾客“看见好产品”,而不是“欺骗”。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