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背墙适合种什么树,影壁墙前种什么树旺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6 19:34:46

文黄爱玲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坐火车去看姥爷、姥娘(姥姥,我们当地称呼姥娘),那时都是绿皮火车,一路的田园风光让我兴奋不已,下了火车,还要坐汽车才能到姥爷、姥娘家住的村庄。

进了村子,妈妈会和一些坐在大门外乘凉的婶子、大娘们打着招呼,还喊着我的乳名让我叫人,妈妈叫我喊什么我就喊什么,我也都不认识,但乡里乡亲的热情让我感到很温暖。

农村不是农忙时,没啥事都会坐在大门外三五成群拉呱。村子里平时不怎么来外人,要是谁家来了客人,不认识的就会猜猜看:这是谁家来的客人,认识的就会打招呼,热情的招呼着:呼着来人的名字,回来了,来家里坐坐吧。小孩子会跟在后面看热闹。

到了姥爷、姥娘家,远远地就看见姥爷、姥娘、小舅、三姨、小姨在大门口等着我们了。姥娘高兴的合不拢嘴:俺孩子回来了。姥娘看着后面跟着的小孩子,给了几块糖,小孩子拿着糖,高兴地喊着跑着玩去了。那时不像现在,打个电话回去,都是提前写信告诉一声大约会什么时候回去,要是有急事,就拍电报。

写信已是过去的记忆了,现在很少有人写信了,拍电报好像年轻人更没有多少记忆了,现在打电话的都少了,多数是打给老年人,年轻人都是发个微信,还可以发图片,发表情,发视频,图文并茂,太方便了。科技改变生活。

姥娘家进大门,迎面是影背墙,院子里种着枣树、石榴树、香椿芽树,正是长香椿芽的时候,树上的香椿芽散发着扑鼻的香气,进到正屋,里面摆放着条几、老式方桌、椅子,房顶很高,还有梁。姥爷、姥娘招呼着我们坐下,姥娘说:给我孩子拿果子吃,我以为是苹果,抬头望去,房梁上挂着一个篮子,姥爷用竿子把篮子挑下来,姥娘掀开篮子上盖的毛巾,拿出油条来给我吃,我问姥娘:姥娘,您不是说给我拿果子吃吗?这不是油条吗?妈妈对我说:老家管油条就叫果子。这果子是姥娘特意留给我的。

姥爷话不多,姥娘细高挑,小脚,也就是人们说的“三寸金莲”,基本上是用脚后跟走路。别看姥娘是小脚,走起路来很快,带着风,姥娘爱干净,干活麻利、手巧,小院收拾的井井有条。这一点,妈妈很像姥娘。

影背墙适合种什么树,影壁墙前种什么树旺人(1)

(前排中间是姥娘、右一是妈妈)

老家都是睡炕,床单,被子姥娘晒的软软的,带着阳光的味道。晚上我躺在炕上,姥娘还拍着我睡觉,用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和妈妈拉着呱,我看着姥娘的脚,除了大母脚趾头,其余的脚趾头都“藏在”大母脚趾头下面,我问姥娘:姥娘,您的脚趾头怎么和我的长的不一样呢,姥娘说:孩子,姥娘这是小时候裹的脚,就长成现在的这样了,我很疑惑,问姥娘:为什么要裹脚?姥娘说:旧社会妇女小的时候都得裹脚,就是为了不让出门。解放了,新社会就好了,妇女不用裹脚了,我问姥娘:疼不疼,姥娘说:裹脚时疼的哭,现在已经不知道疼了。我当时还理解不了姥娘说的话,只知道旧社会不好,新社会好。

长大后我知道了旧社会妇女没有地位,封建迷信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女孩子基本都不让上学读书,大户人家的孩子女孩子有读书的。裹脚是对妇女的一种摧残,新中国成立后,废弃了种种陋习,妇女解放了思想,女孩子也要上学读书,国家还成立了扫盲班,让更多不识字的妇女走进扫盲班,读书写字,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这要感谢党感谢新中国。我们是幸运的时代宠儿,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幸福、快乐的一代。

早上还未醒,被一声声呼唤和扑鼻的香味叫醒了,原来是姥娘端来一碗活泼鸡蛋下挂面,姥娘疼爱地对我说:孩子,快趁热吃了,要知道在那物资贫困的年代,这可是美味佳肴啊,姥娘做的是银丝面,先卧好鸡蛋,银丝面再放到锅里,开锅就熟,出锅后放入酱油、香油、醋,吃到口中,丝滑透着麦香气,姥娘做的清汤挂面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打那以后,在家我会缠着母亲给我做这样的清汤挂面。

放暑假时,小姨来接我去姥娘家小住。刚开始我和村里的孩子不太熟悉,听他们喊狗蛋、二狗子,我感觉这些名字怎么不像人名啊,倒像是狗狗的名字,姥娘告诉我:农村娃取这样的名字,是为了好养活。慢慢地和他们熟了,就能玩到一块去了,晚上很晚还在藏猫猫,姥娘出来喊我回家睡觉,才满头大汗地牵着姥娘的手回家。

姥娘家住的村子不大,还有大集,每逢大集,一大早就听着外面热闹的叫卖声,我被这叫卖声喊醒,顾不上吃早饭,就溜出了大门,去集上看热闹,平时就不太宽的村中之路,一下子就被人山人海挤的密不通风了,路两边都是摆摊的,感觉庄稼地里的菜都被搬到集市上来了,叶菜还带着露珠,黄瓜带着刺顶着花,西红柿掰开,沙瓤的散发着浓浓香味,真想吃一口。换香油的、换面条的,不用拿钱,拿着小麦就可以换香油、换面条。这就是等价物物交换吧,挺有意思,还有拿玉米交换的。大集好热闹,在城里是看不到了。集散了,能捡到一些菜叶子,拿回来喂猪。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猪圈,喂几头猪,来年好卖个好价钱。农村没有单独的厕所,上厕所都是在猪圈里解决。这是我去姥娘家最不方便的事。我从小就怕带毛的动物,也不知道是小时候吓着过,还是怎么的,无从考究,反正就是怕带毛的小动物,就是一个小虫子也怕的要命。每次去上厕所都是姥娘、小姨帮着赶猪,提心吊胆地快速解决,生怕被猪拱着,猪要是发生叫声,我更是吓得大叫,吓得我赶紧逃离,说逃离一点都不过火,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害怕。

家家喂猪,猪可以卖钱,猪粪是浇地最好的肥料,具体是怎么用,我也不太明白,反正那时种地是不用化肥的,我见姥爷、小舅、小姨都用扁担挑着猪粪去地里施肥,那气味很难闻,但庄稼却长的旺盛。种出来的粮食和菜都特别好吃。

姥娘拿着玉米在石磨上磨面子,用身体和一只手推磨,一只手拿着饭帚往磨盘里扫着玉米粒,我站在一旁看着,我也想帮着姥娘推磨,可是那磨盘重的根本推不动,姥娘说:你还小,没那么大的力气,等长大了就能推动了,我看着姥娘推磨挺轻巧,推磨盘也是技术活。

姥娘用新磨的玉米面给我摊煎饼吃,在院子里支上鏊子,小姨用柴火烧火,姥娘摊的煎饼又薄又脆,卷上一棵自家种的小葱和自家树上的香椿芽,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香掉牙,太好吃了,我一口气吃了两个煎饼,用新磨的玉米面打的糊涂,撑的我喝了几口就喝不下去了。

姥娘还会纺线,姥娘家有个纺车,姥娘坐在院子里,纺车在姥娘的手里一圈一圈地转个不停,姥娘就像是在变戏法似的,棉花在姥娘手里慢慢地就变成了棉线,纺的线姥娘会用来纳鞋底,做布鞋。姥娘有个线菠萝,里面有线、剪刀、纳鞋底用的锥子、鞋样、顶针、老花镜,真是个万宝囊。

妈妈兄弟姊妹七人,妈妈排行老大。妈妈、二姨、大舅都离开家了,在市里安了家。三姨嫁到了本村,三姨父在小队里干会计。三姨能经常来看姥爷、姥娘,送些东西来。有时我也去三姨家玩。四姨嫁到了外村,离着有几里地远,四姨父是赤脚医生,平时很忙。

那时在农村都是挣公分,小姨、小舅都在队里干活,挣公分。

小姨是村里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我太佩服小姨了,拖拉机就是男同志开也是挺费劲的,小姨比较瘦弱,开着那么个庞然大物,拖拉机要手摇发动,感觉小姨每次发动拖拉机要用很大力气,很是心疼小姨,小姨坐在拖拉机上更是小巧玲珑了。但小姨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的。心想:我长大了,也能开上拖拉机,像小姨一样英姿飒爽该有多好。

小姨后来嫁到了邻村,出嫁时,姥娘给小姨包的饺子,说是上轿饺子。看着姥娘、三姨、四姨和小姨都哭了,我心里也是很难过,我也掉泪了,虽说小姨嫁的不远,但也和在家为姑娘时不一样了。小姨结婚后不开拖拉机了。和小姨父一起务农。小姨家离姥娘家很近,站在姥娘家的村头,就能看到小姨家的村子。

我喜欢去姥娘家,爸爸、妈妈、二姨、大舅都带我去过姥爷、姥娘家。喜欢姥娘家的空气,喜欢田园风光,喜欢和村里的孩子一起躲在麦秸垛后面玩藏猫猫,喜欢吃姥娘做的饭菜,去姥娘家,每次都是快乐的。那种感觉在城市里是完全找不到的。

姥爷、姥娘、小舅都已过世了,我们回去的次数就少了。

我们现在的日子过的好了,想想当年我多羡慕小姨开的拖拉机啊,如今我都开上了自家的汽车了,那时我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国家富强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2019年五一假期,小姨家的表妹小孩过满月,我和姐姐、老公陪着爸爸一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其实早就有回老家去看看的愿望,只是怕爸爸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一直没能成行,借着五一假期表妹家的喜事,夙愿终于达成。

一大早我们开着车出发了,一路上,高楼林立,树木成荫,城市变化之大,让爸爸很是开心,爸爸一个劲的说:变化太大了,老公开车,我和姐姐跟爸爸一路上有说有笑,一路风景让爸爸也就不会感到旅途劳累了。

先去了表妹家,表妹家住在城里的小区里,小区的环境特别好,因表妹家有喜事,亲人们都相聚了,见到了亲人们,爸爸特别高兴。表妹过的很幸福,这是第二个孩子,大外甥已经5岁多了,刚满月的小外甥白白净净,很是让人喜爱。看到姨、姨父们身体健康,表弟、表妹们都过的幸福美满,真心为亲人们高兴。亲人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到了中午,一起去饭店喝小外甥的满月酒,酒席间亲人们都纷纷给爸爸敬酒,爸爸是最年长的老人,92岁高龄的老人能来,亲人们也是特别的高兴。酒席过后,我们就开车准备去几个姨家。

影背墙适合种什么树,影壁墙前种什么树旺人(2)

(表妹家小外甥满月喜宴上亲人们相聚)

姨家都住在乡村,一路上再也看不到土路了,都是柏油马路,路两边是绿油油的麦田,树木郁郁葱葱,空气好的真想多呼吸几口,爸爸很是感慨,这已不再是过去的乡村了,家家都是大瓦房,小姨父说,想找间茅草屋也找不到了,为了改善环境,农村还进行了厕所改造,政府出资,免费为每家每户装上了马桶,上厕所再也不用去猪圈了,这就是农村厕所革命吧。环境变的太好了,乡村变化如此之大,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已是新农村,新气象了。

我们先到了三姨家,一进大门,迎面是影背墙,院子里种着新鲜的蔬菜,绿油油的,田园风光真让人羡慕。三姨和三姨夫已早早的泡好了茶,切开西瓜,三姨又忙着骑着三轮车去买麻汁,香油,看到80多岁的三姨实在不忍心,不让去,还是没能拗过三姨,三姨说:老家的麻汁香,夏天了,喝凉面,最后只好带上了几瓶麻汁。三姨、三姨父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了大门口,还要再送,一个劲地叮嘱我们有时间就再来,告别了三姨,三姨父。就要去姥娘家的老宅子了。

影背墙适合种什么树,影壁墙前种什么树旺人(3)

(在三姨家合影留念)

带着母亲的殷切希望,母亲已离开我们25年了,回到了母亲的老家,感慨万千,心潮彭拜。到了母亲家的老宅子已是潸然泪下。我不敢看爸爸,爸爸的眼角已挂满了泪花,爸爸和妈妈很相爱,赌物思人。姐姐已是泪流满面。姥爷、姥娘、小舅早已过世了。可小时候母亲带我们来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这是母亲的老家,这是母亲的根,是我们永远的老家。我和爸爸、姐姐在大门口合了影。老家变化很大。

影背墙适合种什么树,影壁墙前种什么树旺人(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