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从哪年开始,雾霾天气几月份会出现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7 07:38:47

中国天气网讯 2011年之前,和其他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北漂青年张女士从未料到霾会在接下来几年里对自己的生活有如此大改变。

那时的霾在大多数人眼中,似乎是个没太多存在感、甚至有点“生僻”的天气现象,它看起来像雾,而且多数时候还和雾混杂出现,更难分辨。张女士甚至觉得,霾、雾是一种东西,毕竟都是“看不太清远处东西”的天气现象。

但这一切都随着PM2.5的认知普及发生了巨大改变。

PM是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的缩写,PM2.5即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011年10月,当北京PM2.5实时数据在微博掀起波澜后,和当时许多其他人一样,张女士第一次知道了PM2.5这种直径比头发丝还细的颗粒物,它非常容易进入肺部和血液,而且易附带重金属、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这一报告加剧了人们对PM2.5的担忧。

相比看不见的细微颗粒物,公众对于“PM2.5可能致癌”的恐慌和关注,最终落到了肉眼可见的雾霾上。

在气象定义中,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是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在空气悬浮颗粒物多、空气质量偏差的时候,雾、霾也可以相互转化,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低的时候则为霾。于是对普通公众而言,“雾霾”这样的固定搭配词,几乎成了空气污染的“代名词”。

据统计,2013年我国平均霾日36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仅1月就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均历史少见,其中1月的北京仅5天不是雾霾天,雾霾日数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针对大范围持续霾天气过程,2013年1月28日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次专门针对霾发布了预警。

在刷到媒体报道“哈尔滨公交司机在‘雾霾’中迷路,带着一车乘客跑丢了”的新闻时,戴着KN95口罩的张女士只是无奈地笑了下。她正准备双十一给家人多囤一些口罩。刚开始的时候,她还分不清活性炭口罩、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到底买哪种好,但在一轮轮雾霾“洗礼”中,她已能熟练地抢购原本用于工业防尘的N95、KN95等口罩。

破纪录式频繁出现的霾,加上公众对健康的高度关注,让“雾霾”一词跻身2013年互联网十大热词和2013年年度十大流行语。那一年的社交媒体上,“PM2.5”、“爆表”、“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等成为高频词。

“雾霾”并未就此停歇。

2014年我国出现13场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其中2月20至26日,中东部大部持续霾天气,覆盖207万平方公里,涉及11省区。京津冀地区过程平均PM2.5浓度为183.7微克/立方米,日平均浓度最大值达255.5微克/立方米。

雾霾天气从哪年开始,雾霾天气几月份会出现(1)

2014年11月18日起,北京等地雾、霾天气逐渐发展,19、20日持续并加重。图为11月21日上午10点左右北京白石桥地区,远处的建筑犹如海市蜃楼,淹没在霾中。(摄影:关禺)

2015年又遭遇11场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其中11月6至8日东北出现霾天气,哈尔滨PM2.5小时峰值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长春、沈阳等地更是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而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微克/立方米为达标。

对蓝天的渴望催生出了“APEC蓝”、“阅兵蓝”等社会热词,“等风来”则成为那几年人们被雾霾“围城”时最深切的盼望。在雾霾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和张女士一样的北漂甚至想过逃离北京,回到空气质量更好的老家去畅快呼吸新鲜空气。

但是光靠被动的“等风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2013年开始,我国多部门联合,主动出击,打响了持续数年的“蓝天保卫战”。

首先设立标准。

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我国此前对空气污染物的监测常规监测只有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并没有PM2.5这种细颗粒物监测。

2012年2月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12)中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这是中国首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

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74个城市按新标准进行监测实施,到2021年,城市数量已提高到了339个,共计1734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完毕。

紧接着出台政策“组合拳”。宏观政策层面,由国务院牵头制定防治计划。2013年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继“大气十条”之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又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并2018年开始实施。

最后,在具体实施层面,多部门联合“重拳出击”。以北京地区为例,2013年9月30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方案》;10月16日,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成立;10月22日,北京出台《北京市重污染应急预案》;10月23日,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北京启动。至此,号称“措施多、标准严、行动快、史无前例”的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组合拳”基本组合完成。

2015年开始,我国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次数直线下降,尤其近三年几乎绝迹。“雾霾”这个曾频繁占据社会热搜的词已离开公众视野许久了。

2021年2月25日,生态环境部宣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这一年,在设置了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点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1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总数的64.3%。

也是在这一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城市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67.2%,较2013年提升了近8成;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降低了近6成。

雾霾天气从哪年开始,雾霾天气几月份会出现(2)

现在的北京,已不再会因为一次透彻的蓝天而出现类似“APEC蓝”那样的年度热词了。而对仍在北京的张女士来说,新冠疫情当下,口罩仍是必不可少的出行装备,但她塞在橱柜深处,那些还没来得及用完的N95口罩,已许久没拆封了。(文/朱茜 设计/张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