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期,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几乎都完全沿袭了殷商晚期的风格。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北京昌平县白浮和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周原遗址发现了西周初期的甲骨文。其中周原甲骨文字小而精致。达到十分娴熟的境地。
西周金文极多,称得上是铜器铭文的鼎盛时期,因而研究西周书法的主要资料当是金文考古资料证明,西周铜器铭文百字以上者颇为多见。前期可以《利簋》(32字)《大盂鼎》(29]字,见图五),《何尊》(122字)、《小盂鼎》(400字左右)为代表,其主要风格为朴茂凝重、瑰丽沉雄,起止用笔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拔,又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华饰其形。因此,西周早期金文在整体上呈现出线与块面结合的美,艺术风格体现为谲奇峥嵘。
西周中期,金文格调一变为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势畅,笔画圆浑,尽管还保留有肥厚的笔道,但装饰意味减少,用笔意蕴增强,行款也逐渐疏朗开来。《卫鼎》、《大克鼎》、《墙盘》是这一时期金文的代表。
西周晚期,金文日趋成熟,字形结构愈加稳定。这一时期的金文以《毛公鼎》、《散氏盘》(见图六)、《簋》、《虢季子白盘》等为代表。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块,书写起来显然很费事。因此,从便捷出发,文字的线条化、平直化便成为字体演化的趋势。西周晚期的金文肥笔完全消失,线条的形式美变得纯梓起来,字的造型亦更显得自由。如《散氏盘》结构多变,体势横行肆;《毛公鼎》笔法圆润精严,气象肃穆;《虢季子白盘》则线条纯净优美,行款疏密有致,或简远,或苍茫、或庄严、或峻秀,风格多姿多采,展示了大篆成熟时代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