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8 00:46:52

吴晓明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形成于商,盛于两周,延至秦汉。而其主体为商周时期的青铜铭文,盖因商周之际铭文的主要载体为青铜器,秦汉开始转为石刻。

书法领域使用“金文”一词,实起自清代中晚期。清代中晚期之前对“金文”多以钟鼎文、吉金等概念名之。“金文”书法概念形成之后,其內涵就有了两个层面:一是指商周秦汉的青铜器铭文;二是指秦汉之后形成的以“金文”为学习对象的书法。

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1)

大盂鼎 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

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

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近现代中日韩书法领域出版的字帖中,总会有《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克鼎》等西周著名青铜器銘文的身影,这些国之重器皆为清代中后期出土,那么从汉代以来至清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为什么没有成为“金文”书法的经典,反而是清代出土的“金文”很快成为了法帖,其中的原因何在?是汉代至清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字数少、质量差,还是另有原因导致其进入不了法帖系统呢?

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2)

大盂鼎 铭文拓片

我们都知道中国书法的观念形成于汉代,成熟于两晋,至唐初而大备,而其核心则是名家法帖系列的形成,书以人传是其观念的重点。汉代至清代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其中不乏铭文在五百字以上的重器,皆因无法找到青铜铭文的书写者而无法进入法帖,回顾汉代至清代“金文”书法的形成,可以大致了解这个过程。

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3)

大克鼎 铭文拓片

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古文经学的文本主要来自孔壁出土的竹简,应为战国时期齐系文字,战国竹简文字在汉代被命名为“古文”,在传抄的同时,被部分收入到《说文解字》中,成为经学研究的主要参考材料之一,而汉代虽有商周青铜器出土,但其铭文未成为经学研究的主要学术材料。所以从汉代至宋代的先秦文字书写主要类型即是“古文”,存世以《三体石经》中的古文为代表。

为了恢复周礼,北宋立国之初即开始了系统地进行商周青铜器收藏,因而导源了宋代发达的金石学。宋代经学以义理阐释为主,青铜器铭文之学虽有长足的进展并出现了《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这样的著作。然此书虽名为法帖,实为著录青铜器铭文之著述,并未具备书法学习典范的作用。

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