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8 00:46:52

赵之琛 篆书 对联

而随后的青铜器收藏大家潘祖荫(1830—1890)、陈介祺(1813—1884年)、吴大澂(1835—1902)等,在拓本流传、铭文考证和书法应用方面多有建树。

其中陈介祺对“金文”这一概念的形成和传播起到关键的作用,陈介祺在其金石著路、拓本题跋、师友探讨中以“金文”来指称商周的青铜器铭文,因其在金石学界的影响,使“金文”一词迅速在学界流传开来,“金文”书法的名实开始走向統一,而其时间则在道光年间。

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9)

翁同和 集散氏盘铭八言联

“金文”书法真正成形所需要的法帖系列、字典和大规模书写实践即将到来,吴大澂即是开启这一新局面的关键人物,吴大澂是晚清著名学者和官员,为政之余从事金石书画的收藏和金石月的研究,基于经学研究之需要,吴大澂成为此时“金文”研究的核心人物,其在“金文”书法方面的研究和全面实践,奠定了金文书法成熟的基础,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在历代金石学者和古文字学家的积累下,吴大澂完成了古文字学领域开创性的著述《说文古籀补》,此书以补充《说文解字》的先秦古文字为主要特点,一改《说文》以收传抄“古文”及籀文为主的传统,代之以历代出土金石文字为主,基本做到字字有来历,实际所收先秦文字资料以“金文”为大宗,所以此书实际是一本以说文部首为体例的金文字典,此字典迅速成为“金文”书写的必备参考书。此字典屡经增补,至民国时期由容庚先生增订后更名为《金文编》,成为“金文”书法书写者沿用至今的字典。

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10)

张廷济 临虢叔旅钟铭轴

其次,吴大澂在前人时贤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金文”书法实践,一是广泛临摹“金文”,估计存世临摹数量有百余种之多,已完全脱离了摹录体的形态;二在杨沂孙(1812—1881年)的启发下,以合大小篆的方式逐步推进“金文”书法的书写,其实践有《篆书孝经》《篆书论语》《大篆楹联》,其中《大篆楹联》开创了大篆集联的传统,直接导引了民国时期秦文锦《金文集联》的出现。其后,黄士陵、吴昌硕、黄宾虹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金文”书法的多元境界。

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11)

徐同柏 金文七言联

再者是在摹录和创作“金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金文风格的分类和总结,最终形成以西周青铜器铭文为核心,其中春秋战国金文为补充的“金文”法帖系统,这一法帖系统在民国初年有李瑞清的初步总结。这一法帖系统大致包括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西周重器铭文,也包括秦公敦、王孙钟、齐子仲姜镈等春秋战国器物铭文。这一法帖系统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得到了继承,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出版的法帖系列中均纳入了“金文”的书法,在以上地区所进行的书法教育中无不将西周金文为主的两周金文作为法帖来传承。至于这些“金文”如何被转化为法帖的具体过程,需另文探讨。

金文的来历和特点,金文的演变过程简介(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