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伙都知道,唐朝、宋朝有两大著名官员,一是狄仁杰狄公,二是包拯包青天。这两位在影视剧中都是以“名侦探”的形式出现,例如《神探狄仁杰》、《少年包青天》等等,都无一例外的把两位演绎成了神探,可谓是“中国的福尔摩斯”,那么狄仁杰和包青天到底是不是断案如神呢?他们两位到底谁比较厉害呢?今天,耿哥就来跟大伙说说。
两人的历史功绩狄仁杰作为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官至宰相,以不为强权著称,在武则天时期力荐李显为太子,为唐朝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包拯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同样以不畏权贵著称,官至龙图阁大学士,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两人的断案经历既然对比的是两位“大侦探”,那么不得不说的就是两位的断案经历。当然真正的历史往往不是影视剧所演绎的样子。他们到底会不会断案,断过多少案子呢?
史籍中没有留下狄仁杰断案的详细细节,有野史说他断案效率高,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一年断案一万七千八百起,这意味着每天断案四十余,实际上这是指看卷宗进行案件复审,不是现场侦破,他要做的是发现漏洞,该重审重审,该结案结案,狄仁杰手下是有一批助手的,他是负总责,出了问题责任是他的,有这样的功绩荣誉也自然算在他名下。
史书中记载狄仁杰断案的经历不多,反而记载他救人的的经历不少,在担任豫州刺史时,狄仁杰请求武则天赦免受越王谋反案牵连的2000多人的死罪,有人一不小心误砍了唐太宗黄陵的树,也被狄仁杰所求情救了。。。。可以说狄仁杰也算是为民请命、伸张正义吧。
说完了狄仁杰,我们再来看看包公包青天,既然是包青天,那么肯定断案公正啊,但是,还是那句话,真正的历史往往不是影视剧所演绎的样子。史*载我们包青天所断的案子只有一个,那就是“牛舌案”,某日有一农人至县衙,状告歹徒割去其家耕牛的舌头,请求捉拿罪犯。割去牛舌并无财利可图,故包拯推断此事必属怨家的报复行为,于是命农人宰牛卖肉以引罪犯上钩。宋代宰*耕牛是犯法的,不出包拯所料,割牛舌者见牛主*牛,欲加其罪,果然前往县衙首告,遂自投罗网,疑案立破。
虽然记载断案只有一件,但是包拯在开封府时对诉讼程序及制度进行了改革,避免了徇私舞弊,给状告者上堂陈述的机会,保证了断案的公平公正公开。
历史评价武则天曾评价狄仁杰是:地华簪组,材标栋干。城府凝深,宫墙峻邈。有八龙之艺术,兼三冬之文史。雅达政方,早膺朝寄。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岂惟怀道佐明,见期于管乐;故以谒诚匡主,思致于尧舜。九重肃侍,则深陈可否;百辟在庭,则显言得失。虽从容顾问,礼被于皇闱,而基酌轻重,事隆于紫诰。可见在其心目中狄仁杰狄公的分量十分的重。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正有“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可见狄仁杰为唐朝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说狄仁杰是朝政传承的代表,那么包拯就是为官清廉的表率。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包拯去世的噩耗传出时,朝野震惊,全城尽悼,"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现在还有用“包青天”一词来作为为官清正的代表。
说句题外话,影视剧中包拯都是以黑炭头形象出现,那么包拯真的是黑炭头吗?其实他的黑脸是戏剧中铁面无私的代表,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像包拯这种刚直到极致的人就要涂上如黑炭一般的脸谱,这样的“脸谱化”也得到了民间的认可。包拯年少时家境不错,应该算是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因此不会存在黑炭头的情况,可以说包拯算是一个“小白脸”吧。
结语两位被“大侦探”色彩化的历史名臣在断案上并没有像影视剧中那样断案如神,但是他们的历史功绩对于所在的时期贡献巨大,一个是忠孝的代表、一个是清正的表率,他们的“福尔摩斯”的故事正事当时历史和人民对他们的肯定,历史往往是最公正的评价。
那么他们两个谁更厉害?观众老爷,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