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嘌呤(腺嘌呤和鸟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液中尿酸的浓度取决于尿液的pH值、尿量和尿酸的排泄量。尿pH值是尿酸溶解度的最重要因素,平均尿液pH值是5.9,通常范围是4.8到7.4。在尿pH <5.5时,几乎100%的尿酸未被解离,尿液将被尿酸过饱和,从而形成尿酸结晶。
大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尿PH值偏酸,同时具备尿酸高浓度、低Ph的条件,因此,在尿沉渣中常见尿酸结晶。
在肉眼观察中,尿酸结晶类似红色的沙粒,通常沉积在尿液容器的底部。显微镜下可见菱形、三棱形、长方形、斜方形的结晶物,呈黄色或暗褐色,可溶于氨氧化钠溶液中。作为一种终末嘌呤代谢产物,尿酸通常是以尿酸或尿酸铵、尿酸钙、尿酸钠的盐类形式随尿液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多吃含高嘌呤的动物内脏可使尿中尿酸升高,但在急性期痛风,儿童急性发热,慢性间质性肾炎,白血病时,由于核细胞大量分解,也可排出大理尿酸盐。高尿酸盐性尿还可见于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