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有的艺术形式,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地地道道的国粹。本文通过与大家交流常见对联的种类和实用场合,与对联有关的文学常识和故事,对联的艺术特色,给大家带来一场节日里对联艺术的盛宴。
一、常见对联的使用场合和相关故事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常见对联有以下几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联的使用之广和有趣有味。
(一)新春佳节,对联为节日增添喜庆
贴春联是过春节时的一件大事,每逢元旦、春节,看到那一幅幅充满年味的中国红,热闹、喜庆、红火之味便扑面而来,这是节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春联最早叫桃符,刚开始是为了驱赶年兽。因为桃木有驱邪之用,便有了门上挂桃符的传统。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题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第一幅春联。明朝建立后,春联更加普及。提起春联和关于春联的诗,我们最熟悉的,恐怕是王安石的《元日》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当时,王安石刚刚拜相推行新政。面对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国防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便上书主张变法。次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这一年新年,王安石由变法联想到新年新气象,便创作此诗,寄托自己渴望万象更新,建功立业的理想。
春联不仅体现中国人对来年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走进春联的故事,我们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例如,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郑板桥通过发现春联中秘密而帮助别人的事,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有一次,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马上悟到这家人“缺衣(一)少食(十)”,便让随从取来米面、衣服等救济户主,户主在春节得到这份温暖,对郑板桥含泪道谢,后来传为一段佳话。
当然,多数春联都饱含喜庆和祝福,例如下面的对联: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