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也叫楹联,关于历史脉承在此文就不再提及了。对联这一形式在明清一朝算是一个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明代的解缙和清代的纪晓岚,比如*引用过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联就出自于明代大才子解缙。其实说到对联,明末清初还有一人,也堪称对联界的扛把子,大哥式的人物,那就是金圣叹。比如他的绝命联:中秋八月中。据说上联是一个和尚写的是:半夜二更半。
补充一下,金圣叹的终生成就是在文学评论,而非对联。
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联无任何历史地位,只是文人的闲余的文字游戏而已。时过境迁,如今对联已势成燎原,这些是有历史原因亦有现实的原因的。此篇文章来发一发古今幽叹。
对联有三大特点,亦有四大用户群体。
特点一:无复杂的格式,易学易写,易入门。
对联可以写成任意长度,上下各一字也可以叫对联,上下写成100字也可以叫对联,上下联不相等也可以叫对联,对联不象诗、词、赋,骈文,有很多的条条框框,比如韵、格律。
对联,简单易入门,束缚性比较小。
特点二、对联虽有雅俗之分,但雅俗共赏。
基本上凡识字者皆可写对联,这样就让人快速入门,并且有成就感,至于俗和雅,各有各的爱好人群。但世上终究是下里巴人多,而阳春白雪少,再加上现在的是互联网时代,讲究快餐文化,“俗”不但有用户基础,并且有更大的用户群体。
特点三、对联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诗词、文章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用,但对联却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文化,比如春联、婚联、丧联。或者名山、景点,均会在相关的地方配上对联,一来可以增加人文气息,二是也可以陶冶心性,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