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变红什么意思,北极星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1 04:07:03

【说明】

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综毐(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陽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戮无辜等等。通过以上这些,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鄙逸。其中有许多典型的事例或通过叙写,或借用他人之口,补写始皇帝之性情,均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一个杰出君主同时又是凶狠暴君的秦始皇的形象就这样被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写秦二世,则施以重墨,着意叙写了在秦始皇逝世之后,他与赵高合谋篡权的详细经过和他的极端残虐、极端腐朽,生动深刻地揭露出一个昏庸暴君和一个陰谋家的丑恶嘴脸。尤其是对赵高*二世、子婴*赵高的精雕细刻,曲折惊险,饱含着作者对二世和赵高的深深憎恶。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司马迁以其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考察秦朝“成败兴坏之纪”的思想贯穿于《秦始皇本纪》全篇,不仅给人们展示了秦始皇这个大誉大毁集于一身的封建帝王的一生,而且一直在探寻着秦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他在篇末的论赞中大段引述西汉政论家贾谊《过秦论》的内容,并称赞说:“善哉乎贾生之推言之也!”所谓“过秦”,就是批评秦的过失。《过秦论》是一篇气势磅礴、很有感染力的政论文,它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对我们认识秦朝的历史有一定参考意义。

北极星变红什么意思,北极星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1)

【原文】【注解】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①,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②,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③。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④;东至荥陽,灭二周⑤,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⑥。

①质子:被派到订约国作人质的国王的儿子或要人。质,抵押。庄襄王当时以昭王之孙的身份被抵押在赵国。②取:同“娶”。③以:在,于。④有:占有,据有。⑤二周:东周和西周,周末两个小柄。详见《周本纪》。⑥委:托付,委托。

晋陽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有诡。岁大饥①。四年,拔?、有诡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③,拜爵一级④。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⑤,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⑥,阻山以保魏之河内⑦。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⑧,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⑨。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⑩。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陽地(11),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12)。事无大小皆决于毐(13)。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14)

①岁:年成。②拔:攻取,占领。③内(nà,纳):同“纳”,交纳。④拜爵:授予爵位。⑤迫:迫近,逼近。⑥支属:亲属。⑦阻:恃,依仗。⑧见:同“现”,出现。⑨“王弟”至“戮其尸”一段:原文意思不清,参考《会注考证》所引钱大昕说和梁玉绳引许周生说,此段原文或应作“王弟长安君成?(jiāo,骄)将军击赵,反陈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死,戮其尸。”“壁”,是前来讨伐成蛟的将军之名。“蒲鶮”是陈留地方一个士兵的名字。译文据此。⑩重:《集解》引徐广曰:“一无此‘重’字。”是。按八年事段中华书局点校本原和“晋陽反”段为一大段,今据文章单辟一段。(11)予:给予。(12)苑囿:畜养禽兽的地方。大曰苑,小曰囿。恣:听凭,任凭。(13)无:无论。(14)更:改。按此段与下两段中华书局点校本原为一段,今据文意分为三段。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①。攻魏垣、蒲陽。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②,带剑③。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④,将欲攻蕲年宫为乱⑤。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陽,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⑥,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⑦,赐钱百万;*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⑧。车裂以徇⑨,灭其宗⑩。及其舍人(11),轻者为鬼薪(12)。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13)。(四)[是]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14)。

①竟天:划过整个天空。竟,从头至尾。②冠(guàn,贯):古代贵族子弟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成年。实际上秦始皇当时已经二十二岁。③带剑:也是表示已经成年的一种仪式。带剑以显威仪。④矫:假托,盗用。御玺:皇帝的印。县:古代天子所管辖之地,在京都千里以内,即王畿。君公:首领。⑤蕲(qí,其)年宫:在雍。当时为始皇住处。⑥皆:《会注考证》引李笠曰:“‘者’下‘皆’字疑涉上句误衍。”译文从此说,删去“皆”字。⑦生得:活捉。⑧枭首:古代酷刑之一,割下犯人的头,悬挂在木竿上。⑨车裂:也叫车磔(zhé,折)。古代酷刑之一,把犯人绑在几辆车上,拖裂肢体。徇:示众。⑩宗:同祖,同族。(11)及:至于。(12)鬼薪:拾柴以供王家宗庙之用,即为王家宗庙服劳役,是秦代的徒刑之一,刑期三年。(13)家:安家,居住。(14)从斗以南:从北斗往南。斗,北斗星。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①。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②:“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③。”秦王及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陽,复居甘泉宫④。

①坐:定罪,由……而获罪。免:免官。②说(shuì,税):游说,劝说。③倍:同“背”,违背,背叛。④甘泉宫:咸陽南宫。

大索①,逐客②。李斯上书说③,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④。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⑤。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⑥,翕而出不意⑦,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⑧。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⑨,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⑩,长目,挚鸟膺(11),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12),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13),然见我常身自下我(14)。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15),天下皆为虏矣(16)。不可与久游(17)。”乃亡去(18)。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19)。

①索:搜索。②逐客:驱逐居留在秦国的客卿。③李斯上书:指李斯的《谏逐客书》,见《李斯列传》。④下:使降服,制服。⑤弱秦:削弱秦国。弱,使弱。⑥合纵(zòng,纵):南北叫“纵”,“合纵”就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从,同“纵”。⑦翕(xī,吸):收敛,集聚。⑧智伯:知瑶,又叫荀瑶,春秋末晋国执政的卿,势大而骄横,被韩、赵、魏三家所灭。事详《晋世家》。夫差:春秋末吴国君主,其父阖闾为越王勾践所伤而死。夫差誓报父仇,大败越国。后伐齐,又与晋争霸中原,越乘虚伐吴,吴终于为越王勾践所灭,夫差自*。事详《越王勾践世家》。湣王:战国时齐国君主,曾与秦昭王争为帝,后在燕将乐毅率领诸侯之兵击齐时,被相国淖齿所*。事详《齐太公世家》。⑨亢礼:行平等之礼。⑩蜂准:高鼻子。(11)挚:通“鸷”,猛禽。膺(yīng,英):胸。(12)约:穷困。出人下:意思是屈居人下。(13)布衣:庶人之服,借指平民。(14)身自下我:意思是亲自对我谦下。(15)诚使:如果。(16)虏:奴隶。(17)游:交往。(18)亡去:逃离。(19)用事:掌权。

北极星变红什么意思,北极星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2)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陽,桓齮将①。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②。其舍人临者③,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④,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⑤,视此⑥。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①以上一段记述错乱不明。《会注考证》引梁玉绳曰:“盖是役也,王翦为主将,桓齮为次将,杨瑞和为末将,并军伐赵。攻邺未得,先取九城,王翦遂别攻阏与、橑陽,而留桓齮攻邺。齮即取邺,翦复令齮攻橑陽,己独攻阏与,皆取之。”又:安陽,当为栎陽之误。译文参用此说。斗食,指俸禄较低的官吏,年俸不满百石,所给俸秩以斗计算,所以叫斗食。什,同“十”。②窃葬:私葬,偷葬。《索隐》云:“不韦饮鸩死,其宾客数千人窃共葬于洛陽北芒山。”③临(lìn,吝):哭吊死者。④自今以来:从今以后。⑤籍,编入簿册,登记。⑥视此:比照这些。视,比。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陽,*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①。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陽,取宜安,破之,*其将军。桓齮定平陽、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②,留非③,非死云陽。韩王请为臣。

①之:往,到……去。②秦用李斯谋:韩王曾遣韩非使秦,秦王悦之,后因李斯毁之,秦王扣留韩非,终被李斯害死于秦。详见《老庄韩非列传》。③留:羁留,扣留。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陽假守腾①。初令男子书年②。魏献帝于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陽太后卒。民大饥。

①“发卒”句:《会注考证》引方苞曰:“发卒受韩南陽地,而使内史腾为假守也。”假,代理。②书年:报写年龄。这是为了便于征发兵卒,徭役。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①,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陽,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②。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③,大饥。

①将上地:统率上地的秦军。②坑:坑埋,活埋。③军:驻扎。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①,恐,使荆轲刺秦王②。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③,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蓟)[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④,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⑤。王翦谢病老妇⑥。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大雨雪⑦,深二尺五寸。

①患:担心。②荆轲刺秦王:事详《刺客列传》。③体解:就是肢解,古代分解肢体的酷刑。④益:增加。诣:往,到。⑤王(wàng,旺)之:在那里称王。⑥谢病:推说有病。老妇:告老还乡。⑦雨雪:下雪。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①,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②,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③。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④。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①强(qiǎng,抢)起之:勉强起用他。②降越君:使越君降服。越君,越族首领。楚威王已灭越国,其余族不称王,自称君。③酺(pú,蒲):命令特许的大聚饮。秦汉时,三人以上无故聚饮有禁,违者罚金四两。秦灭韩、赵、魏、燕、楚五国,下令特许聚饮,以示庆祝。④不通秦:不与秦国来往。

北极星变红什么意思,北极星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3)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①,请为藩臣②,已而倍约③,与赵、魏合从畔秦④,故兴兵诛之⑤,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⑥。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陽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陰令荆轲为贼⑦,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⑧,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⑨,六王咸伏其辜⑩,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11),传后世。其议帝号(12)。”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13),其外侯服夷服(14),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15),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16),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17),令为‘诏’(18),天子自称曰‘朕’(19)。”王曰:“去‘泰’,著‘皇’(20),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21)。”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22),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23)。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24),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2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①异日:往日,先前。效:献。②藩臣:为朝廷守边的属臣。③已而:不久。④畔:通“叛”。⑤诛:讨伐。⑥庶几:也许,或许。息兵革:停止战争。兵革,本为兵器和甲胄,这里借指战争。⑦陰:暗中。贼:*人者,即刺客。⑧眇眇:渺小,微小,自谦之词。眇,同“渺”。⑨宗庙:祖庙,这里指祖宗。⑩咸:都。伏:受到(应有的惩罚)。辜:罪。(11)称:称扬,显扬。(12)其:表示祈使,命令。(13)五帝:有几种说法。《史记》所指的是:黄帝、颛(zhuān,专)顼(xū,须)、帝喾(kù,酷)、尧、舜。(14)侯服、夷服:按照周制,天子所居京城以外直径一千里的地方为王畿,再往外分为九服,由近及远,每隔五百里为一服,依次是: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这里“侯服、夷服”指京城以外的远近地区。参与《夏本纪》、《周本纪》。(15)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区划,周代县大于郡,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16)天皇、地皇、泰皇:即所谓“三皇”,传说中五帝以前的三个帝王。(17)制:帝王的命令。《集解》引蔡邕曰:“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18)诏:诏书,皇帝颁发的文告命令。(19)朕:原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听政的太后专用的自称。(20)著(zhuó,灼):附着,这里有留下、保留的意思。(21)他:其他。如:按照。(22)毋:同“无”谥(shì,试):封建时代,皇帝和达官贵族死后,被追认的称号。(23)行(旧读xìng,性):品行,事迹。(24)无谓:没有意义。(25)以计数:由此计算。数,算。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②。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③,朝贺皆自十月朔④,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⑤,数以六为纪⑥,符、法冠皆六寸⑦,而舆六尺⑧,六尺为步⑨,乘六马⑩。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11),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12),然后合五德之数(13)。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①推:推求,推论,终始五德:战国时陰陽家以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终而复始的原理来附会王朝的兴废更替,就是所谓“终始五德”。夏、商、周三个朝代始别为木德、金德、火德,则代周者当为水德。五德,指水、火、木、金、土的属性。传:次第。②从所不胜:取周德抵不过的属性,即水德。③改年始:也叫“改正(zhēng,征)朔”或“改正”,即更改一年的岁首,以此表示受命于天。周以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为岁首,秦以建亥之月(夏历十月)为岁首。④朔:阴历每月初一。⑤旄旌:用旄牛尾或五色羽毛装饰的旗。节:符节,使者所持的凭证。上黑:崇尚黑色。上:同“尚”,崇尚。五行说以黑色象征水德。⑥数以六为纪:意思是数字的成数以六为极点。纪,极,终。按:数字一般是起于一,终于十,秦改为终于六,是因为秦属水德,水主陰,而《易》卦中的陰爻(yáo,遥。符号为“--”)叫作“六”,所以秦尊尚六。一说: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序数,水克火序数为六。⑦法冠:御史所戴之冠。本为楚王之冠,秦灭楚,以此赐给御史,称法冠。后来汉使节、执法者也戴此冠。⑧舆:车。六尺:指两轮间的距离。⑨步:古以两举足以步,即今所谓两步,作为长度单位,秦代以六尺为一步。⑩乘六马:一辆车驾六匹马。(11)戾(lì,厉)深:严厉,狠毒。(12)刻削:刻薄。(13)合五德之数:这是说秦严法毋仁合于五行规律。秦以水德,水为陰,陰主*。数,命数、规律。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②。”始皇下其议于群臣③,群臣皆以为便④,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⑤,相攻击如仇雠⑥,诸侯更相诛伐⑦,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⑧,甚足易制⑨。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⑩。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11),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12)。”

①填:同“镇”。镇压,安定。②唯:希望,敬词。幸:也是表示希望的敬词,可译为络予宠幸。③下:交下。议:建议。④便:有利,合适。⑤后属:后裔,后代。⑥仇雠(chóu,仇):仇敌。⑦更相:互相。⑧公:公家的。⑨足:可以,能够。⑩术:方法,手段。(11)树兵:意思是挑起战争。(12)是:对,正确。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浅首”①。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销以为钟鐻②,金人十二,重各千石③,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④。车同轨⑤。书同文字⑥。地东至海暨朝鲜⑦,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陰山至辽东⑧。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⑨。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⑩,作之咸陽北阪上(11),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12)。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13)。

①黔首:也称“黎首”,指百姓。黔,黑色。②销:熔化(金属)。鐻(jù,据):如钟一类的乐器,夹置在钟旁,像猛兽形,由木或铜制成。③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石。④衡:秤。又《史记新证》以为当以“一法”为句。⑤同轨:指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都相同。⑥书:书写。⑦暨(jì,既):和,同。⑧并:傍,沿着。⑨章台:秦故宫名,以宫内有章台而为名。上林:苑名。在今陕西、长安、周至、户县界。⑩写:描摹。放:通“仿”。(11)阪(bǎn,板):山坡。(12)复道:阁道,天桥,周阁:环行的长廊之类。一说是周围的楼阁之意。(13)充入:置入。放进去。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①,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②。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③。筑甬道④,自咸陽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⑤。

①焉:乃,于是。信宫:宫名,即长信宫。②天极:北极星。③甘泉:秦宫名。④甬道:两侧筑有墙的通道。皇帝在甬道中来往。外人看不见。⑤驰道:驰马所行之道,供皇帝巡行之用。秦驰道通达全国各重要地区,道路宽五十步,路中三丈宽的部分,种树为界。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鱼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①。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②。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③。亲巡远方黎民④,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⑤,本原事业⑥,祗诵功德⑦。治道运行⑧,诸产得宜⑨,皆有法式。大义休明⑩,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11),建设长利,专隆教诲(12)。训经宣达(13),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14),靡不清净(15),始于后嗣(16)。化及无穷(17),遵奉遗诏,永承重戒(18)。

①封禅:战国时期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叫“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禅”。望祭:遥望而祭,古代帝王祭祀名山大川的一种仪式。②修饬(chì,斥):意思是行为端正,不逾规矩,饬,谨慎。③罔(wǎng,网):无。宾服:诸侯入贡朝见天子,也就是归顺、臣服的意思。④黎民:《史记志疑》以为二字为衍文。⑤从臣:随从臣子。迹:功业,事业。⑥本原:推究。⑦祗:恭敬。⑧治道:指治国之道。⑨诸产:指各种物产。⑩休明:美好显著。休,美善。(1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夙,早。兴,起。(12)隆:尊崇。(13)经:经典,宣达:通达。(14)昭:光明。隔:《集解》引徐广曰:“一作‘融’。”融,流通,流转。(15)靡:无,无处。(16)施(yì,益):蔓延,延续。(17)穷:极,尽。(18)戒:命令,告诫。

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①。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

维二十八年②,皇帝作始。端平法度③,万物之纪④。以明人事,合同父子⑤。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士,以省卒士。事已大毕,及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⑥。上农除末⑦。黔首是富⑧。普天之下,抟心揖志⑨。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⑩。匡饬异俗(11),陵水经地(12)。忧恤黔首(13),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14)。方伯分职(15),诸治经易(16)。举错必当(17),莫不如画(18)。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19),奸邪不容,皆务贞良(20)。细大尽力(21),莫敢怠荒。远迩辟隐(22),专务肃庄。端直敦忠(23),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24)。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25),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之内(26),皇帝之土。西涉流沙(27),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28)。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29)。

①复:免除赋税或徭役。②维:在。③端平:端正。④纪:纲纪,准则。⑤合同:和睦。⑥本事:根本,指农业。⑦末:指工商业。⑧黔首是富:等于说“富黔首”让百姓富足。是,助词。⑨抟:同“专”,专一。揖:通“辑”,聚,会集。⑩维:系,是。(11)匡饬:扶正,整顿。(12)陵水经边:意思是跋山涉水。陵,经过。(13)忧虑:担心,忧虑。(14)所辟:意思是如何避免犯法。辟,同“避”。(15)方伯:本为一方诸侯之长。这里指地方长官。(16)治:指各级官署。经易:治理。“经”、“易”都是治的意思。(17)举措:举措。错,同“措”。(18)画:划一,整齐。(19)次行(háng,航):等级。(20)务:致力于。贞良:正直,善良。贞,正。(21)细大:小大。(22)辟(pì,僻)隐:幽僻,偏僻。辟,同“僻”。(23)敦忠:忠厚。(24)存定:安定,安抚。四极:指四方边远的地方。(25)六亲:历来说法不一,其中一说是指父、母、兄、弟、妻、子。这里泛指亲属。(26)****:天、地、东、西、南、北为****,这里指普天之下。(27)流沙:指西部沙漠地带。(28)臣:称臣,臣服。(29)宇:房屋。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①。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②。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③,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④,以欺远方,实不称名⑤,故不久长,其身未殁⑥,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休道行德⑦,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⑧,刻于金石,以为表经⑨。”

①与:参加,参预。②封域:疆界、领地。③三王:指三代之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④假:借。⑤不称名:与其名不相符。⑥殁:死亡。⑦体:实行。⑧相与:共同。⑨表经:表率,典范。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①,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②,入海求仙人。

①斋戒:古人祭祀祷告之前要沐浴包衣,忌酒,吃素,不与妻妾同寝,整洁心身,以示虔诚,叫斋戒。②发:征发。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①,欲出周鼎泗水②。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③?”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④,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⑤,赭其山⑥。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①祷祠:祭祷。祠,祭祀。②周鼎:相传夏禹收天下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后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商汤迁之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秦本纪》记载,秦昭襄王五十二岁,九鼎入秦。《正义》云:“秦始王取九鼎,其一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③湘君:湘水之神。《史记》以为是尧女舜妻。(见下注)《索隐》以为是舜。④尧女,舜之妻:相传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妃。后舜出外巡视,死在苍梧,二妃赶到,也死在江湘之间,葬在君山,即湘山。此地产斑竹,其斑相传即二妃之泪水所染,因名湘妃竹。⑤刑徒:被判刑而服劳役的人。⑥赭(zhě,者):红色,这里是使变红的意思,湘山之土为红土,树木砍光,山就变成红色的了。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陽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①。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②,陽和方起③。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④,原念休烈⑤,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⑥。外教诸侯,光施文惠⑦,明以义理。六国回避⑧。贪戾无厌⑨,虐*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⑩,莫不宾服。烹灭强暴(11),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12),永为仪则(13)。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15)。

其东观曰:

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16)。逮于海隅(17),遂登之罘,昭临朝陽(18)。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19),振动四极(20),禽灭六王。阐并天下(21),灾害绝息,永偃戎兵(22)。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23),昭设备器,咸有章旗(24)。职臣遵分(25),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26),临古绝尤(27)。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旋(28),遂之琅邪,道上党入(29)。

①“至陽武”二句:张良曾与力士在博浪沙椎击始皇,误中副车。参见《留侯世家》。②中春:即仲春,指陰历二月。③陽和:春天的温暖之气。④嘉观:赞赏景物。⑤原念:推究,思念。休烈:美善的功绩。裂,事业,功绩。⑥箸(zhù,著):同“著”显明。⑦光:通“广”。文:指礼乐制度。惠:恩德。⑧回避:邪僻。回,不直。⑨戾(lì,利):通“利”。⑩燀(chǎn,产):光烈、炽盛。旁:普遍。(11)烹灭:诛灭。(12)经纬:治理。(13)仪则:标准,法则。(14)宇县:指天下。《集解》:“宇,宇宙;县:赤县。”(15)常式:永恒的榜样。(16)览省:视察。“省”,察看,检查。(17)逮:到达。(18)昭临:光临。这里有面对的意思。(19)旁畅:意思是遍及四方。畅,通,达。(20)振:同“震”。(21)阐:开拓。(22)偃:停止。戎兵:指战争。(23)作立:创立。作,兴起,开始。(24)章旗:以图文为等级标志的旗帜。章:标记,文彩。(25)分:本分,职分。(26)迩:近。(27)临古:到老。尤:罪过。(28)旋:不久。(29)道:取道。

三十年,无事。

北极星变红什么意思,北极星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