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似乎皮肤粗糙,满身疙瘩黏糊糊的有毒的癞蛤蟆或者叫蟾蜍,非常的丑陋叫声也聒噪,令如今很多朋友避之唯恐不及。但是您知道吗?咱们古人跟现代人不一样,他们可喜欢癞蛤蟆了,不仅癞蛤蟆可制成“蟾酥”能入药,还因为原始社会的先祖们对生育力强大的癞蛤蟆产生了强烈的生育崇拜。
女娲补天
怎么说呢?你看癞蛤蟆或者叫蟾蜍也是属于蛙类动物了,“蛙”与“女娲”的“娲”有同音,有一本历史文学专著叫做《生殖崇拜文化论》,说神话传说造人的大神女娲,本来是远古时代母系氏族首领为原型创造出来的,那个时候,医学不发达,营养跟不上,年纪轻轻人就挂了,多生孩子才能延续子嗣,让部落兴旺发达,那人口就是生产力。
母系氏族
因为劳动工具很简陋了,生产效率也很低,部落的吃喝拉撒全得靠女性采野果,缝补兽皮、种作物来维持生活,女性地位极高。男性只能算是女性的附庸,女尊男卑,生的孩子是只知其父不知其母,“娲”也被用来尊称部落联盟的最高女酋长,而女娲最初的本意,就是指那个蛙类动物的蛙,蛙类大肚如孕妇且非常多产,每次产卵多达5000枚,很容易让古人产生敬仰之心。外加古时候那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蟾蜍等类习性使然,会根据旱涝程度,叫声有大有小有密有疏。古人就觉得这个蛙类会预言气候决定收成非常的神奇。
良渚纹面玉蛙
像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就出土了一些玉石蛙,既体现着多子多孙繁衍不朽的原始崇拜,又代表着对某种操纵天气的神秘力量的卫服。后来古人又觉得,这个蟾蜍怎么冬天就死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又活了,就误以为蟾蜍冬眠还有蜕皮的习性是生而后死,死而后生。
而人的生命呢,一睁眼一闭眼,这一辈子过去了,只有一次。就觉得蟾蜍这个物种,那更不可思议了。到了东汉的时候,人们就把月亮的盈亏和蟾蜍所谓的“向死而生”的习性联系起来,在不少的汉代壁画中,将蟾蜍和掌管人间长寿密钥的西王母组成了CP,使得蟾蜍在古人眼中具有了长生不死的神性,当做了长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