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妻子和我提前回到了老家,准备带着孙子好好在村里过一个端午节,重新体味一下童年的快乐。
槲叶
村里的端午节在忙忙碌碌里迫近了。妇女们将打来的槲叶逐片用刷子刷个干净,然后放到大锅里面,倒上凉水,将锅里的槲叶全部浸泡好为止,点火烧开,约略十多分钟,等到碧绿的槲叶完全变成赭黄色,便趁机捞出,放到干净的笼子里,提到河里,三三两两的妇女聚在一起,挽起袖子,蹲在河边的石头上,将一片一片的叶子平铺到光滑平整的石面上,仔仔细细地再用刷子进行清洗。
接着就是包粽子。包粽子是一项细致的活儿,前一天晚上就要将糯米浸泡好,第二天早上,村子里的妇女们自相组合,三五一伙,挨家挨户合伙包。三四片槲叶在妇女们灵巧的双手拨弄下,一会就包好了,留下一方敞开着,灌满米水,最后才封口,用早已漂洗的野黄花菜苗不紧不松地缠住,绑牢,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更有灵巧的高手,也会给你包成鼓鼓的三角形,小巧玲珑,仿佛江南的粽子。
槲叶粽子
煮粽子是很有窍门的,先在大锅里将提前准备好的剩余的槲叶铺上两三层,要铺遍,不能有遗漏的地方,然后一层一层放上包好的粽子,再沿着铁锅的边缘轻轻倒入凉水,凉水的多少以能淹埋粽子为好,然后盖上锅盖,在盖子上压上不大不小的石头,就可以大火煮了,等到煮开的时候,火候减小,不宜过猛,常常持续四个多小时,就可以出锅了。
这时,最好的是不要急于捞出,将煮熟的粽子依然放在锅里,闷上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全部捞出,然后再给锅里倒上水,搭上蒸笼,将煮好的粽子全部放进蒸笼里再蒸它一个小时,然后再吃,既香又黏,存放三五天也不会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