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午阳光年度大剧《清平乐》正式开播了,开始这几集,主要是讲青少年时期的宋仁宗,和太后刘娥之间的关系,主要的矛盾自然是关于仁宗生母的问题。不过在看剧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官家”这个称呼感到奇怪?我们在一般古装剧中,看到皇帝都是自称“朕”,大臣等见到皇帝,要么称“万岁”,要么称“陛下”,这“官家”是个什么称呼呢?
《清平乐》宋仁宗
一、由来已久的官家翻阅文献的话,官家这个词其实历史也比较长了,但是这个词的意思,一开始其实不是专指皇帝,而是代指公家,也就是政府。比如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里就有“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的说法,这里的官家显然就是指东汉朝廷。
汉献帝
把皇帝称作官家这种说法,目前最早见到的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石邃。《晋书》里有记载石邃和臣子李颜等人的一段对话:“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这里的官家指的是石邃的老爹石虎,大概是说石邃想要效仿匈奴冒顿单于的旧事,*爹造反了。可见把皇帝称作官家,最早可能是受到少数民族的一些习惯影响。
再后来,经南北朝到隋唐,传世文献中零星的也有见到称皇帝为官家的,但大多不是什么很正式的称呼,和我们在《清平乐》里看到的那种情况,还不一样。可见到了宋代,“官家”这两个字的使用,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
二、“官家”已不只是官和家宋代皇帝对官家这个称呼的使用,开始与宋太祖赵匡胤。在苏轼的好友王巩的笔记《闻见近录》里,记载了当时流传的宋太祖的一个故事。就说太祖陈桥兵变后来夺了天下,一起打江山的有些老兄弟有些转不过弯来,意识不到当年的大哥已经是皇帝了。于是有一回借着出游,宋太祖就敲打他们,说:“此处无人,尔辈要做官家者,可*我而为之。”这里的官家,自然是指代皇帝。实际上宋太祖是在提醒这些老兄弟,要注意君臣的分别了。不过考虑到此时说话的环境,这里的官家,也不是太正式的用法。
宋太祖
“官家”二字正式变成皇帝专属,大概是从宋太宗时期开始的。在宋代的文人笔记里,记录了几次宋太宗和文人臣子的对话,大概都是太宗问:“你们都称皇帝为官家,这官家二字是什么意思啊?”然后臣子就回答:“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所以皇帝就叫官家了。”
宋太宗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这是宋太宗以后,逐渐确立下来被人们认可的,关于“官家”二字的解释。但是咱们前面也说了,官家二字在文献中的含义,早年间可不是这样。作为能在宋太宗御前答对的文臣,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的?他们会不知道官家二字的本意吗?所以这个君臣问答的故事,其重点本身也不在于解释官家到底是什么,而是要确定一下“官家”这两个字应该是什么。
《清平乐》剧照
类似宋太宗和文臣的这种对答,实际上在宋代还发生了好多次,对答的具体内容也往往是大同小异,这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君臣达成了某种默契,大家在共同的通过这种重复,通过对三皇五帝的比附,去强化对某个东西的信念。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当然就是皇权。
文史君说在《清平乐》播出之前的片花里,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大致是仁宗说:“他们(指文臣)要把朕套进那个他们设计好的圣人的壳子里”。《清平乐》的原著小说叫《孤城闭》,这个孤城实际上指的应该也是这层“圣人的壳子”。
我们经常说宋代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或者也经常站在士大夫的立场上去评价皇权如何如何。《清平乐》却换了一个视角,站在皇帝的立场去看这种共治,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
在第1集晏殊劝谏的剧情里,作为皇帝的老师,晏殊始终在给少年的仁宗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天子要做到天下百姓需要看到的那个样子,而皇帝自己的私情、甚至是自己的母亲,其实都是不重要的。这就是文臣们为皇帝打造的那个“圣人的壳子”。
《清平乐》晏殊劝谏
而官家这个称呼逐渐的变成皇帝的专属,变成比附三皇五帝那般神圣,其实也是打造这个“壳子”的一环吧。
参考文献张祎文:《“官家”源变与宋代皇权重塑》,《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王育济:《“官家”与宋代皇权的理性定位——以宋太祖朝为例》,《文史哲》2006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