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对名字非常看重,从周朝起,命名已经被纳入礼法,形成了制度。公认的“好名字”不仅要悦耳上口,还要寓意深刻,寄托了父母长辈的希冀与祝愿。从传统典籍中寻找灵感,是人们给子女取名时常用的做法,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
事实上,源自《诗经》的名字并没有性别界限,人们会把诗中的生动词汇和鲜活气息赋予任何一个新生命。我们熟知的很多名人,名字都来自《诗经》这座中华文字宝库。
扶苏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因直谏触怒了嬴政而被遣至边关修筑长城。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扶苏为人宽厚,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后,扶苏被逼自尽。
扶苏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秦时明月》截图
“扶苏”出自《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
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扶苏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梨果近球形或扁圆形,它的树木可供观赏,树皮可以入药。这种树木虽不华丽却精致素雅,后人以扶苏形容枝繁叶茂。
诸葛孔明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为了突出蜀汉的宗室正统,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刻画成一个无所不能、智多近妖的奇人,极尽艺术创作之能。
诸葛亮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孔明”出自《小雅·信南山》:
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这是一首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诗。明的意思是礼仪周备,孔明指诸事都已准备妥当、完备,没有疏漏,以显示祭祀的庄重。
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字克明,唐朝初年名相,位列唐太宗设立的文学馆十八学士之首,与房玄龄共同执掌朝政时,有“房谋杜断”之称。
杜如晦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长歌行》截图
“如晦”出自《郑风·风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晦,原指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夜里看不到月亮,夜色浓重。风雨如晦,指有风又有雨,天色晦暗得如同月末那一天的夜,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这句诗是说,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的时候,女子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男子欣喜不已。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夫妻重逢或情人相见的诗。
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或1058—1123),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他年轻时就显露出出众的才华,被《四库全书》评为“词家之冠”,王国维称他是“词中老杜”,叶嘉莹则视其为宋词史上“结北开南”的人物:“以前的作者大多是以直接的传达、直接的感发来写作的,而周邦彦是以‘思力为词’的。
“邦彦”出自《郑风·羔裘》: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意为国家栋梁之材。不过,周邦彦陷入王安石变法新旧争斗的漩涡,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多建树,作为词人却十分成功。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后改为国维,是近代著名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