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的环境表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医疗表面(医疗仪器按钮或把手、推车、牙床等);二是卫生表面(如地板、墙面、桌面等)。
二、医疗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治疗车、口腔诊疗椅每日清洁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消毒。
2、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引流瓶、氧气流量表、呼吸机表面每位患者使用后消毒,同一病人连续使用时每日清洁、每周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或75%酒精消毒。
3、血液转运箱等各种容器保持清洁,每周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消毒。
4、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除颤仪、胎心监护仪、胎心监测仪、婴儿秤、麻醉机表面、交换车、轮椅、药品柜等每日清洁,每周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消毒,个别仪器可以选用75%酒精消毒。
5、氧气面罩、麻醉面罩、简易呼吸器、产床、手术床等每次用后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消毒。
6、体温表每次使用后75%酒精浸泡30分钟,干燥备用。
7、药杯、紫外线灯管保持清洁,每周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8、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卓、床头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洁消毒擦拭。
9、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0、清洁医疗表面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用后抹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清洗后干燥备用。
三、卫生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手很少接触的表面,如地面和天花板;二是手经常接触的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门帘窗帘的边缘等。
2、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采用湿式打扫,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日常不需要对卫生表面进行消毒。但患者病床以及周围家具,不论其是否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出院(或其他原因离开)后,均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再采用清水清除残留消毒剂。
3、拖把与抹布以清洁一个单位物品为更换依据,必要时同一个清洁单位可以更换多次水。不同区域的抹布和拖把应做到专区专用,标识清晰;用后经消毒处理悬挂晾干,备用。
4、如手经常接触的卫生表面,每日清洁消毒1次;而非手经常接触的卫生表面,如墙面、天花板等,可每隔1周清洁1次。
四、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表面1、对于少量(<10mL)的溅污,可先清洁再消毒;或使用消毒湿巾直接擦拭。
2、对于大量(>10mL)的溅污,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如纸巾、布巾)覆盖在污染物上。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消毒剂,血液、体液等可采用醇类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呕吐物、排泄物等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为5000mg/L)。消毒剂直接倾倒至覆盖材料上,用量控制以不四处流淌为宜,作用30min。用覆盖材料包裹污染物,丢入医疗垃圾袋中。或使用消毒干巾直接吸附、擦拭消毒。
3、不得对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直接采用普通的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处理。
五、空气的消毒1、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实施喷洒消毒。
2、推荐采用物理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1)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在30min以上,每日1-2次。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照射时间60min,必须在无人状态下实施。
(4)空气净化消毒器(机),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使用时环境应清洁,关闭门窗。可在有人状态下使用。
六、注意事项1、凡确诊或高度怀疑患者有经空气传播疾病时,应立即送负压病房或具备空气隔离功能的病房接受治疗。
2、在实施环境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尤其应注意眼部、呼吸道的防护;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应了解其具有强力的漂白作用。
3、多重耐药菌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消毒按照多重耐药菌消毒措施执行。特殊感染或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污染的环境及物品按照相应消毒措施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