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光 编辑|欣欣
我读大学的时候,家里换房、装修,爸爸妈妈的单位又不景气,用钱的地方多,收入却大幅度降低,我们一度生活得很拮据。
那段时间,我听腻了妈妈的唉声叹气,却无计可施。
可能是听得多了、压抑久了,一方面我老早就知道钱的重要性,必须努力赚钱;另一方面,我对消费的渴望也愈加强烈,工作后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必须自省自救。
为了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我实践了很多方法。现在的我,不能说完全治愈,但已经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购买欲,尽量做到买的得当,买得其所。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做法。
认知清醒,用心对待工作。所谓清醒的认知,一是要认识到精简消费、存钱致富的重要性,二是要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我绝不认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大难来时,拥有的财富越多,我们的安全感就越足。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存够余粮过冬的家庭,感受到的无非是自由被限制后的无聊与焦躁,可那些为生计奔波苦的人呢?
没有足够的钱财傍身,干一天活拿一天的报酬,你让他们长时间宅在家里,他们怎么能不焦虑。
我吃过没有钱的苦,也体会过疯狂消费后的空虚,这种双重焦虑曾严重妨碍我的正常生活。
所以,年轻人一定不要信奉及时行乐那一套,觉得存钱苦哈哈的,多数没体会过资产一点点增加的乐趣。
我决定不再做月光族后,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盘点。
最简单的方法是,拿出一张纸,写清楚年总收入与月供、房租、水电费用、人情往来等固定支出,两者的差,就是我们的年可支配收入。
接下来,在可支配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强制性储蓄指标,这个数额除以12,我们就知道每个月发工资的第一天应该存多少钱。
除去储蓄部分,剩下的钱分摊到每个月,就是我们真实的可支配收入。
以我为例,我工作在一个不上线的小县城,和老公的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小县城生活成本不高,这个收入看起来还不错,可扣除各项必要开支,如果要达到预期的储蓄目标,我们每月的可支配金额仅1500元左右。
是不是很扎心。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不做统计分析,我永远都不知道以前的自己,其实是在消费我们家的必要支出,能存下钱才怪。
了解了自己的真实财务状况,我开始更加用心对待我的工作。
工作不但为我们提供安身立命之本,更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填补我们的空虚,缓解我们的焦虑,给我们底气和安全感。
直白地说,成年之后,唯有工作,可以满足我们的各种欲求。不好好工作,1500元的家用都没有,还谈什么车厘子自由。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借此变现。前几天,我的老母亲豪情万丈地宣布她要开辟第二职业:在朋友圈卖进口奶粉。
如果说做微商是我妈妈除工作开源之外的B计划,那么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就是我们存钱的B计划。如果持续深耕,靠此变现,那简直可以说走上了快乐致富的康庄大道。
首先,把业余时间用来发展一个兴趣爱好,我们就不会无聊到刷电商APP消磨时光,也就免遭诱惑,延长钱包的清空时间。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而衍生的特长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身心愉悦并快速成长,在此基础上不断精进,就有可能发展为副业,拓宽开源途径。
最后,我们可以尝试多花点时间,找到自己的兴之所在,而不是经营五花八门的微商产品。
做微商可以是一条赚钱的途径,但要耗费时间与精力,这个过程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这不是真正的兴趣。
我的同事喜欢画简笔画,业余时间将工作内容写写画画,投放到各大自媒体平台,一个月下来,收入可观。
我喜欢读书码字,有时候受到编辑的赏识,投稿成功,也能增加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