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大多认为早泄是虚证,故而常以补益为主,比如《广嗣纪要》中记载:
病位在心就用养心之品,如五味子、益智仁、补骨脂等;
病位在肾就用补肾之品,如熟地黄、肉苁蓉、杜仲等;
病位在肝就用益肝之品,如当归、牛膝、川断、巴戟天等;
同时配合山茱萸、山药、芡实等收敛固精之药。
当然,外治也不少见,常见是药液熏洗坐浴,比如《秘本种子金丹》中有个方法:蛇床子、地骨皮煎汤,熏洗和涂擦局部。
《素问》指出“心主神志,肾主闭藏,肝司疏泄”,而早泄的发生,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心失所主、肝失疏泄、肾失封藏均可导致精关不固而早泄。
心为君主之官,主宰五脏六腑,肝为将军之官,肾为作强之官,在封建等级制度里,君主为上,神明不清则殿下之臣不能各司其职。
心气足则神定,神定则肝肾藏泄相宜,精才能收放自如;心气不足,心神失去控制力,则精关失去约束,导致此病。
老话说,肝胆相照,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互为表里,共同对机体的气机、情志方面起着调节作用。若胆气虚弱,肝疏泄功能失常,则精会自行溢泄、头晕胸闷、失眠多梦。
心对胆也有影响,心气不足,则胆失决断;胆气衰微,则易致心神不安。心虚则多惊,胆虚则多恐,故心胆气虚之人,行事难免心慌胆怯,心虚无力,精关不固,则以秒计数。
心胆气虚,战斗力差,这个方子不容错过——从 “十味温胆汤”化裁而来的固精汤,用于心胆气虚型早泄。
【辩证】:心胆气虚证。
【症状】: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身重,神疲,胆怯易惊,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者。
【组成】:党参,生龙骨,茯苓,五味子,法半夏,陈皮,远志,莲子心。
【方解】:
1. 党参、生龙骨为君药,起补气、安神、敛精之功。
党参为补气要药,临床开方子,为了给病人省钱,常用党参替换人参。党参性平味甘,有补气生血之功;生龙骨甘涩,其质重之性可镇惊安神,入肾经,可以收敛固涩。
2. 茯苓、五味子、法半夏、陈皮为臣药,起健脾益肺、化痰理气之功。
茯苓甘淡,入心而能安心神,归脾经而健脾调中,淡渗利湿去痰饮;配伍党参,健脾益气之力大增。
五味子酸涩,入心可以宁心安神,入肾可以补肾敛精,入肺可以敛肺止汗;与生龙骨配伍,增强安神敛精之功。
心胆气虚的人,性格胆怯,容易受惊吓,常常失眠多梦。所以必用理气化痰药。
陈皮配伍法半夏,是理气化痰亲兄弟,法半夏辛温,开痞散结,化痰和胃;陈皮苦温,行气化滞,调理中焦气机,燥湿化痰,气顺则痰消,痰消则胆气通利。
3. 远志、莲子心为佐药,发挥安神定志、制约温燥的功能。
远志辛温,入心能祛痰涎开心窍,安神定志,入肾能通肾气强志,有“交通心肾”之长,佐助君臣之药效。
再看此方用药,有明显缺点——温燥,所以配伍了一味莲子心,取其寒凉之性,制约诸药温燥之性,还能够清心宁神、固肾敛精。
全方不寒不燥,以达到补气安神、宁心温胆、固精之功;心神安定,胆气通顺,肝肾藏泄相宜,则精关自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