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此前视觉中国被点名事件后,海尔兄弟借势传播,晒出带有视觉中国水印的“海尔兄弟”logo。因“裤衩”刚好被水印遮挡,当时就引发热议——一不小心裤衩都成别人家的了。这波“品牌梗”的借势,我打满分!
海尔兄弟的裤衩梗,并不是第一次被网友调侃。很早之前,海尔兄弟的“裤衩”就像可口可乐的保密配方一样,神秘得叫人充满好奇。
“你注意过海尔兄弟的内裤吗?”、“为什么冬天海尔兄弟只穿裤衩还不冷......”只要你一搜“海尔兄弟”关键词,就会呈现不少关于“裤衩”的段子。
你发现了没,“裤衩很忙”形成现象级传播背后,映射出一个真相:那就是在不断被讨论、散播的过程中,“裤衩”已经成为海尔兄弟品牌一个专属梗,一个“笑点”,代表着海尔兄弟的娱乐化基因。
三、无梗不营销,品牌乐于“造梗”久矣会玩的品牌,谁还没有几个梗?
不管是知名的个人品牌还是企业品牌,都有一个被用户乐于调侃的“梗”。
比方说手机领域,有苹果的“肾梗”、三星的“爆炸梗”,华为手机的“影业梗”。再看互联网江湖,最值得一说就是巨头们的外号,从腾讯的“鹅厂”、阿里的“猫厂”、京东的“狗厂”到网易的“猪厂”,这些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当然,从古至今的名人、偶像明星也避免不了躺枪。
生于乱世“毁于”段子的杜甫,就被赋予了“杜甫很忙梗”,还有我们熟知的蒙娜丽莎,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她那一抹似有似无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