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53降
降:上升还是下行?看看脚再说!
乾升坤降,上下无常。一升一降,在文学家眼中是“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南朝宋谢惠连《雪赋》)”,在政治家眼中是“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书·毕命》)” ,在史学家眼中是“故知荣辱升降,事关诸人(《新唐书·吕才传》)”。
“升”和“降”好像是天生一对儿,其实不然。“升”最初之义就是指像勺一样的容器。舀酒或舀汤是把低处的东西提升上来,所以“升”引申出“上升”的意思。要说和“降”天生一对儿的字,不是“升”,而是“陟”。这究竟是咋回事呢?咱们还是先从“降”字说起。
“降”字的小篆字形是
从其字形可以看出,“降”字的左耳旁其实是由“阜”字演化而来的,右偏旁是两只脚向下走的意思。
《说文解字》解释“降”:“下也。”《段注》:“此下为自上而下。《释诂》曰:降,落也,古多叚(假)降为夅(jiàng)。夂部曰:夅,服也。此今人读下江切之正字。《诗·召南》:我心则降。毛传曰:降,下也。《春秋经》:郕降于齐师。何注曰:降者,自伏之文。又齐人降鄣。谷梁传曰:降犹下也,皆夅之叚借字也。分为平去韵,而昧其原委矣。以地言曰降,故从(阜)。以人言曰夅,故从夂㐄相承。”
你可以忽略上面引经据典的拗口解释,我们还是看看“降”的字形演变。
“降”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不管在左边还是在右边,甲骨文的“阜”字是象形字,像古人在其所居住的地穴的墙上挖出的用以上下的脚窝形,就像楼梯。右边的“夅”是形旁也是声旁,像两脚向下行走之形,与“阜”两相会意,表示一个人从山坡上走了下来。这个“夅”字其实是“降”省去“阜”的字形,是“降”的同义异体字,其义仍不变。从其甲骨文、金文字形看,“降”字本义是双足(止)沿着“阜”向下,是“从高处降下”之意,与甲骨文、金文中的“陟”字构形之意恰好相反。
“降”字的金文字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