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译文,项羽少有大志原文及翻译

首页 > 生活常识 > 作者:YD1662024-01-29 23:45:08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译文,项羽少有大志原文及翻译(1)

留侯世家

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大父:祖父。】、父五世相韩【五世相韩:指张良的祖父、父亲先后辅佐五代韩王。】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副车:属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圯:指沂水上的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鄂:通“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平明:指天刚亮时。】,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鸡鸣: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抵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厩将:官名。厩,马厩。】。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申徒:官名,即司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啖:拿利益引诱人。】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邪:通“耶”。】?”沛公曰:“鲰生【鲰生:浅薄愚陋的人;小人。】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要:通“邀”。】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诗中。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
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郄:通“隙”,隔阂,裂痕。】;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桡:削弱。】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南乡:南向,面朝南。借指居帝王之尊。】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知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式:通“轼”。这里指乘车时扶着轼敬礼。】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思议。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欺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语在《项籍》事中。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复道: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信道,称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故:指有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杜门:闭门。】不出岁余。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争:通“诤”,规劝。】,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指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待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勐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等夷:同辈。夷,侪。】,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剽疾:敏捷。】,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燕:通“宴”,安闲。】,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调护:营救,保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无可奈何!虽有矰缴【矰缴: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即弋射。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尚无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着。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赤松子:又名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死。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葆:通“宝”。】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伏腊: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祠黄石。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国除。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物:指精怪和药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离:通“罹”,遭遇。】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失之子羽:子羽相貌丑陋,却有君子之德。子羽,澹台灭明的字。】。”留侯亦云。

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译文,项羽少有大志原文及翻译(2)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他的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做过厉王、悼惠王的宰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年)的时候,父亲张平去世。在他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歼灭韩国。张良年少,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的时候,张良家有三百名奴仆,张良的弟弟死后没有举行厚葬,他用尽全部家财来寻求能够刺*秦王的刺客,为了给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五代韩王宰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学。到东夷拜访仓海君。他寻找到一名大力士,做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秦皇帝去东方巡视的时候,张良与大力士一起在博浪沙中埋伏袭击秦皇帝,却误中其中一辆随行的车子。秦皇帝十分生气,下令大肆搜捕全国,一定要速速捉拿刺客,这正是张良所引起的事情。因此张良更改了姓名,逃走藏匿在下邳。
张良曾在空闲的时候来到下邳沂水圯桥上漫步,遇见一个老翁,这个老翁穿着粗布衣服,他经过张良身边的时候,故意将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替我取鞋!”张良十分惊讶,想要揍他。但是因为他年纪老迈,只能强忍着怒火下去将鞋取上来。老翁说:“给我把鞋子穿上!”张良既已为他取来鞋,于是跪在地上为老翁穿鞋。老翁将脚伸出来,让张良为自己穿好鞋子,然后笑着走开了。张良十分惊讶,一直看着老人离去。老翁走出大约一里远后,又折了回来,说:“你这小子值得教育啊。五天以后天亮时分,与我在这里相会。”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立即跪下说:“好的。”五天以后,天刚亮,张良就去赴约了。老翁已经先来到桥上,看见张良,生气地说:“与老人约会,你反而后来,这是为什么?”老翁走了,并说:“五天以后早点来这里相会。”五天后,鸡刚刚叫的时候,张良就前去赴约。老翁又先来到桥上,再次生气地说:“你又晚来,这是为什么?”老翁走开了,并说:“五天后,你再早点来这里与我相会。”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的时候就赶去赴约了。过了片刻,老翁也来了,高兴地说:“这样就对了。”他拿出一卷书,对张良说:“你读懂这卷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一定会有所发展。十三年以后,你小子会在济北那里见到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一块黄石。”说完就走了,没有再说任何话,从此以后,张良再没有见过老翁。天亮以后张良看老翁送给自己的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十分珍爱这卷书,经常学习诵读。
张良居住在下邳的时候,喜欢打抱不平。项伯曾经因为*人,就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十年后,陈涉等人发动起义,张良也召集了一百多名年轻人。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住在留县。张良准备前去投奔景驹,在赶往留县的路上遇到了沛公。沛公带领着几千人,在下邳以西作战,张良便去跟随了沛公。沛公让张良担任厩将。张良曾经多次运用自己在《太公兵法》所学的知识来劝说沛公,沛公认为他说的很对,时常采用他的计策。张良向别人讲述《太公兵法》,大家都听不明白。张良说:“或许沛公有着上天赋予的智慧。”因此就决定跟随沛公,不去投奔景驹。
沛公到达薛县以后,遇见了项梁。项梁拥立楚怀王。张良就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国的后代为王,而那韩国的公子中要数横阳君韩成最为贤能,可以将他拥立为王,以便为我们增加盟友。”项梁派张良前去寻找韩成,拥立韩成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与韩王一起带领一千多名士兵向西攻取韩地,攻占了几座城邑,秦国不久又将它们重新夺了回去,他们就在颍川一带往来游走打游击战。
沛公由雒阳向南,穿过轘辕山,张良带领兵马跟随沛公,攻克韩地的十多座城池,大破杨熊的军队。于是沛公命令韩王韩成在阳翟留守,他自己则和张良一起向南进军,攻占宛城,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要用两万人前去攻击镇守峣关的秦军,张良劝阻沛公说:“秦国的军队还很强大,我们不可以轻敌。我听说那秦军的将领是一个屠户的儿子,商人容易被小利所打动。我请求您暂时留守在营中,只派一部分人先行出发,筹备好五万人的粮食,在周围所有的山上多挂些我军的旗帜,作为疑兵,命令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前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竟然真的叛变了,想要联合沛公的军队一起向西进军袭击咸阳,沛公打算听取他们的意见。张良说:“现在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叛变秦国而已,恐怕士兵们不会答应。假如士兵们不听从他的指挥的话,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现在正懈怠的时候去攻击他们。”于是沛公带领军队攻打秦军,大败秦军。沛公追击败兵一直追到蓝田,与秦军再次交锋,秦兵彻底败北。于是沛公来到咸阳城,秦王子婴向沛公投降。
沛公进入秦宫之后,看见宫室、帷帐、狗马、珍贵的宝物以及数以千计的美女,心里想要留下来住在秦宫。樊哙进言让沛公出去住,沛公不肯听从。张良说:“那秦朝昏庸无道,因此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为天下铲除残暴的君主,应该把生活俭朴当作根基。现在我们刚刚进入秦都,就安于享乐的话,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啊。而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恳请沛公能够听从樊哙的话。”于是,沛公带领军队回到霸上驻扎。
项羽来到鸿门驻军,想要攻击沛公,项伯连夜飞奔到沛公的军营,私下与张良会面,想要和张良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奉命替韩王护送沛公的,现在有这样紧急的事情,独自逃跑是不道义的行为。”于是将全部情况都对沛公说了。沛公十分惊讶,说:“我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是真的想要背叛项羽吗?”沛公说:“一个见识浅薄的小子让我看守住关口,不要让其他诸侯进来,如果控制了秦国的全部土地,就能够称王了,因此我听从了他的话。”张良说:“您自己估计能打败项羽吗?”沛公好久不出声,说:“当然不能。现在该如何是好?”于是张良坚持把项伯邀请进来。项伯见到沛公。沛公与项伯一起饮酒,沛公祝项伯长寿,两人还结为儿女亲家。沛公让项伯回去向项羽说明沛公不敢背叛他,沛公之所以据守在关口,是为了防范其他入侵者。等到项伯见到项羽后,双方就和解了,这件事在《项羽本纪》中有所记载。
汉元年(前206年)正月,沛公成为汉王,在巴、蜀地区称王。汉王赏赐给张良一百镒黄金,二斗珍珠,张良将赏赐全部献给了项伯。汉王也趁机让张良多送些财宝给项伯,使项伯请求项王把汉中地区分给他。项王竟然答应了汉王的请求,因此汉王得到了汉中。汉王前往封国,张良送汉王到褒中,汉王派张良重新返回韩地。张良趁机劝说汉王:“大王为什么不将所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向全天下人表明自己没有再回来的心意,以此来让项王的想法更加坚定呢。”于是,汉王让张良重新返回韩地。沛公在行进过程中,将所经过的地方的栈道全部烧毁。
张良到达韩地,因为韩王成让张良跟随汉王,因此项王没有派遣韩王成到自己的封国去,而是让他跟随自己一起向东去。张良劝说项王道:“汉王将栈道全部烧毁,就没有返回的心思了。”于是,汉王将齐王田荣谋反的事情上书告知项王。项王因为消除了对西面汉王的顾虑,转而向北发兵前去攻击齐国。
项王始终不肯让韩王到封国去称王,而是封韩王成为侯,又在彭城将韩王成*死。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前去投奔汉王,汉王也已经回军平定三秦了。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跟随自己向东进军攻打楚军。
到了彭城,汉军战败退兵。到达下邑的时候,汉王下马倚靠着马鞍问道:“我想要放弃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将它捐给别人,不知谁能够和我共成大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中英勇善战的勐将,他和项王有矛盾;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叛乱:这两个人现在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当中,唯独韩信是可以嘱托大事,独挡一面的人。假如想要捐弃那块地方,就捐给这三个人,这样一来,就能够打败楚军了。”于是汉王派遣随何前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使者去联络彭越。等到魏王豹叛乱的时候,汉王派韩信带领军队前去讨伐他,趁势攻下燕、代、齐、赵。而最终打败楚军,全是凭借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从来没有亲自带领军队作战,经常为汉王出谋划策,总是跟随在汉王左右。
汉三年(前204年),项羽急速将汉王围困在荥阳,汉王既害怕又担忧,和郦食其一起商议削弱楚军势力的计谋。郦食其说:“过去商汤讨伐夏桀,将夏朝的后代封在杞。武王讨伐商纣,将商朝的后代分封在宋。如今秦朝背信弃义,侵占讨伐诸侯国家,将六国的后代全部消灭,让他们无立锥之地。陛下如果真正能将六国的后代的地位恢复,把印信全部交给他们,这样一来他们的君臣百姓一定都会感激陛下的大恩大德,仰慕陛下高尚的德义,希望做陛下的部属。德义广泛施行之后,陛下就能够面南为帝,雄霸天下,楚王一定会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汉王说:“好。赶快刻制印信,趁先生这次出行的机会就给他们带去。”郦食其还没有出行,张良外出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刚好在吃饭,说:“张良上前来!食客中有人能帮助我出谋划策削弱楚军力量。”于是将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并询问张良说:“你看这个计谋怎么样?”张良说:“这是谁给陛下筹谋的计策?假如您真的这样做,那么陛下的大事就全毁了。”汉王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张良回答说:“请允许我借助面前的筷子来帮助大王比划一下。”张良接着说:“昔日商汤讨伐暴桀而在杞地分封夏的后裔,是因为他估计到自己可以置夏桀于死地。如今陛下能够确定将项羽置于死地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昔日武王伐纣而在宋地分封商的后代,是因为他估计自己可以得到纣王的人头。如今陛下有把握得到项羽的人头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二个原因。武王进入商朝的都城,在商容所居住的大门口表彰他,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重新修建了比*坟墓。如今陛下可以重建圣人坟墓,在有贤能的人的门口表彰他,在有智慧的人的门口低头扶按车前木对他表示尊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发放钜桥仓的粮食和鹿台府库的钱财给贫穷的人。如今陛下能将府库里的钱粮散发给贫穷的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消灭商朝以后,废弃了战车,将战车修改成载人的车,将战争武器全部倒着堆放,用虎皮把它们遮盖起来,告诉全天下的人从此不再打仗。如今陛下能放弃武力崇尚文治,不再打仗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将所有的战马都放到华山南面去牧养,以此来表示自己不再打仗。如今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将运粮草的牛放到桃林的北面去牧养,以此表示自己不再需要运输和积储军粮。如今陛下能放牧牛群而不再用它们运输和积储粮草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七个原因。天下的游士远离他们的亲人,放弃了他们的祖坟,告别了自己的故乡朋友,跟随陛下四处征战,日盼夜盼只是渴望能够得到一块封地。现在陛下重新分封六国后代,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为诸侯王,天下的游士都回去侍奉自己的君主,和他们久别的亲人团聚,回到他们的老朋友和祖坟所在的故乡,陛下同谁一起去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八个原因。而且目前楚国无敌于天下,您重新分封的六国后代就会全部屈服于楚国,陛下又有什么办法让他们臣服呢?假如陛下真的采用了那个食客的计谋,陛下的大事就全毁了。”汉王停止吃饭,将嘴里的饭吐了出来,骂道:“这个没有见识的人,险些坏了我的大事!”立即下令赶紧销毁印信。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打败齐国之后想要自立为齐王,汉王十分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就派遣张良前去授予齐王韩信印信。这件事在《淮阴侯列传》中有所记载。
同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一直到了阳夏的南面,因为战斗不利而退到固陵坚守,诸侯到了约定的日期也没有赶来救援。张良劝说汉王,汉王使用了张良的计策,诸侯这才全部赶到。这件事在《项羽本纪》中有所记载。
汉六年(前201年)正月,高帝分封有功之臣。张良从来没有立过战功,高帝说:“在帷帐之中出谋划策,才能在千里之外的前线取得胜利,这就是张良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任意选择三万户作为自己的食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反秦,在留县与陛下相遇,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啊。陛下使用我的计策,我侥幸有预料对了的时候,我恳请陛下将留县封给我,我就满足了,万万不敢承受三万户的食邑。”于是,高帝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人一起接受分封。
皇上已经封赏了二十多个立下过大功的臣子,剩下的功臣因为整天争论不休,无法决定,所以没有进行封赏。皇上在雒阳南宫里,从宫中阁道上远远看见将领们经常集体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皇上说:“这些人在谈论什么事情呢?”留侯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造反啊。”皇上说:“天下刚刚归于平静,他们因为什么原因要造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的身份起兵反秦,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贵为天子,而受到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您亲近、爱护的老朋友,而被诛*的却都是陛下生平所怨恨的仇人。现在军吏们都在计算自己的战功,将全天下的土地都拿出来也不够封赏,这些人担心陛下无法全部封赏,又害怕陛下对他们平时所犯下的过失有所顾虑,最后将他们诛*,因此他们就相聚在一起密谋造反。”皇上担忧地说:“这可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生平最憎恨的,大家都知道的,属谁最为突出?”皇上说:“雍齿和我有旧怨,他曾经多次侮辱我。我想*死他,但是他立下的功劳太多,又不忍心下手。”留侯说:“现在赶快先将雍齿论功行赏,来昭示群臣,大家看到雍齿被封,那么人心就会稳定了。”于是,皇上摆酒设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加紧催促丞相、御史为大臣们定功分封。群臣在酒宴结束后,都高兴地说:“雍齿都能被封为侯,我们这帮人没有其他担忧了。”
刘敬劝高帝说:“在关中创建都城。”皇上犹豫不决。皇上身边的大臣都是山东地区人,大多劝说皇帝将都城建在雒阳,说:“雒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黾池,以黄河为依靠,面向伊水、雒水,它的地势险要,坚固易守,足以凭恃。”留侯说:“雒阳的确坚固,但是它面积狭小,不过数百里大小,土地贫瘠,四面受敌,并不是一个方便用武的地方。而那关中,左面有崤山、函谷关,右面有陇、蜀大山,肥沃的土地绵延千里,南面的巴蜀一带,资源富饶,北面有畜牧的便利条件,凭借三面的险要地势来防守,只需控制东方一面的诸侯。诸侯安定下来之后,黄河、渭水能够将天下的物资向西运输到京师;假如诸侯有人发动叛乱,可顺流而下,也足以运输物资。这就是所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刘敬的劝说是正确的。”于是,高帝当天就起驾西行,将都城建在关中。
留侯张良跟随高帝进入函谷关。留侯生性体弱多病,就练习道引之术,不食五谷,整整一年多闭门不出。
皇上想要废掉太子,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大臣们纷纷劝谏阻止,所以不能作出最终决定。吕后十分惊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很信任器重他。”吕后立即派遣建成侯吕泽前去威逼留侯,说:“你曾经是皇帝的谋臣,现在皇帝打算改立太子,你怎么能够高枕无忧呢?”留侯说:“当初皇帝曾经数次处于困难和危急关头,才采用了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安定了,皇帝因为偏爱的缘故想要更换太子,这是至亲骨肉之间的事情,就算我们有一百多人前去阻止劝说,又有什么用呢?”吕泽强自要求张良说:“你必须为我出谋划策。”留侯说:“这件事无法凭借口舌之争取胜。普天之下有四个人是皇帝所无法请来的。这四个人现在都已经是老年人了,他们都觉得皇上处事傲慢轻佻,因此隐匿到深山中,不愿委曲求全地做汉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却很尊重这四个人。现在你若果真能够不吝惜金玉玉帛,让太子写一封书信,语言一定要恳切恭敬,准备好舒适的车子,派遣一个口才好的人前去坚持邀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他们来到皇宫之后,你要像对待高贵的宾客一样待他们,让他们经常跟随太子一起上朝,让皇上看见他们,就一定会感到惊异而向他们询问。皇帝询问过他们之后,就会知道这四个人十分贤能,对太子会有一定的帮助。”于是吕后命令吕泽派人前去为太子送信,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来迎接这四个老人。四个老人来到关中,就住在建成侯的家中。
汉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黥布发动叛乱,皇上此时生病,想要任命太子为将军,前去讨伐。四个老人互相商量说:“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为了保全太子。如果太子带领军队前去平定叛乱的话,事情就很危险了。”于是劝说建成侯:“太子带领军队去打仗,就算有了功劳,他的地位也不会比太子再高;如果无功而返,那么祸患就会因此而起了。何况与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将领,都是曾经和皇帝一起平定天下的勐将,如今派遣太子前去带领他们,这与让羊去带领狼毫无区别,他们都不会为太子尽全力效忠,太子没有战功是一定的事情了。我们曾经听说过‘母亲被宠,她的儿子就经常被抱’,如今那戚夫人不分昼夜在皇上身边服侍,赵王如意经常被抱到皇帝面前,皇帝曾经说过‘绝对不可以让不肖的儿子位居宠爱的儿子之上’,这很清楚,赵王如意势必要取代太子。您为什么不赶快恳请吕后借此机会向皇帝哭诉:‘那黥布是全天下共知的勐将,他善于用兵作战,如今这些将领都是过去与陛下一起出生入死的同辈人,让太子去带领这些人,无异于派羊去带领狼群,没有一个人肯为太子所用,况且黥布如果得知这件事情,一定会擂鼓西进。皇上虽然正在病痛之中,如果强忍着坐在辎车里指挥诸位将领,诸位将领一定会竭尽忠诚。皇上尽管有些辛苦,但为了妻子儿女,自己也一定要发奋图强一回。’”于是吕泽连夜赶去拜见吕后,吕后乘机在皇帝面前按照四位长者所说的哭诉了一番。皇帝说:“我本来就在想这小子根本不足以担此重任,你老子亲自去吧。”于是,皇上亲自带领军队向东进发,群臣留守关中,临行前都来到灞上送行。留侯张良有病,也勉强前来相送,到了曲阜,留侯拜见皇上说:“我本来应该跟随您一起去的,但是我病得很厉害。楚人敏捷勇猛,希望皇上不要和楚人争锋。”又借机劝皇上说:“可委任太子为将军,让他负责监督关中的军队。”皇上说:“子房虽然有病在身,也一定要勉力支撑,好生辅佐太子。”这时,叔孙通是太子太傅,留侯行使太子少傅的职责。
汉十二年(前195年),皇上打败黥布的军队班师回朝,病得更加严重,想要改立太子的想法更加强烈。留侯进谏,皇帝不听从,就称病不再插手这件事情。太子太傅叔孙通旁征博引,引用古今事例,冒死为太子争辩。皇上假意答应了他,但内心还是想要改立太子。在一次宴席上,太子侍奉皇帝。四位老者跟随着太子,年龄都八十有余,胡子眉毛全都白了,配着衣服和帽子看起来特别伟岸。皇上感到很奇怪,询问说:“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位老者上前对答,分别报上了自己的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帝非常惊讶,说:“我找寻你们多年,你们始终躲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什么主动与我的儿子交往呢?”四位老人都说:“陛下您看不起士人,喜欢辱骂士人,我们不能忍受侮辱,因此惴惴不安地躲藏起来。我们私下听说太子为人仁慈孝顺,对士人恭敬怜爱,天下没有谁不伸长了脖子想要以死为太子效忠,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地调教保护太子。”
四位老人为皇帝祝寿完毕之后,小步快走离开。皇帝目送他们出去,然后将戚夫人召来,将这四个人指给戚夫人看说:“我想要改立太子,那四个人一直辅佐太子,现在太子羽翼已经丰满,恐怕很难变动了。看来吕后真的要成为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哭了,皇帝说:“你为我跳一支楚舞,我为你唱一支楚歌。”于是歌唱道:“鸿鹄高飞,一飞就是千里。羽翼已经丰满,四海再也没有阻碍。四海无阻碍,谁又能阻止呢!即便有弓矢,又有什么用呢!”唱了几遍,戚夫人涕泪横流,皇上起身离开,酒宴结束。最终也没能改立太子,这是留侯请来的这四位老人之力啊。
留侯跟随皇帝去攻击代地,留侯贡献奇计攻下了马邑,等到立萧何为相国的时候,留侯和皇帝豁达从容地谈论了很多天下大事,因为并不涉及到天下存亡,所以没有记载。留侯说:“我家世代都在韩国为相,一直到韩国灭亡以后,我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这件事情震动了全天下。现在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成了皇帝的老师,得到万户的分封,位居列侯之位,这对于一个平民百姓来说已经到了极点,我也感到很满足了。我希望放弃人世间的事情,跟随赤松子游历。”于是张良不食五谷,用道引之术强健身体。适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迫他吃饭,吕后说:“人生一世,犹如白驹过隙,你又何必自找苦吃到这种地步呢!”留侯没有办法,勉强听从了吕后的话,开始进食。
八年以后,留侯张良去世,追封谥号文成侯。他的儿子张不疑继承了留侯的爵位。当初张良在下邳桥上遇见的那个送他《太公兵法》的老翁,十三年后,张良跟随高帝路过济北的时候,果然看到谷城山下有一块黄石,张良将它带回去,像珍宝一样供奉起来。留侯去世,与黄石一起安葬。每逢后人扫墓以及伏日、腊日前来祭祀的时候,也一起祭祀黄石。留侯张不疑在孝文帝五年(前175年)因为犯下不敬之罪,被削除了封国。
太史公说:学者们大多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却认为有精怪和药物的存在。像留侯见到的送给他兵书的老翁,也可以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高祖曾经多次陷入困境,而留侯总是能解救高祖,这难道不是天意吗?皇上说:“论在帷帐中出谋划策,就能在千里之外获得胜利,我比不上张良。”我以为张良应该是个身材高大伟岸的人,等到看到他的画像的时候,才发现他的样貌如同美女一般。大概如同孔子所说:“按照样貌来评判人,就会对子羽有错误的认识。”留侯的情况,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译文,项羽少有大志原文及翻译(3)

喜欢的话请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