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杜甫的“三吏三别”和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什么都是伟大的艺术作品?
真是个有趣的问题。
首先分析一下,如果说在杜甫所有的诗歌作品中,“三吏三别”是伟大的作品,这个命题假设是成立的,同样的,颜真卿的《祭侄稿》毫无疑问也是非常伟大的作品。但是如果要联系这两件作品之间的关系,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和逻辑性,就不单单是把他们各自伟大的地方说清楚这么简单了,而是要看到这两个艺术作品之间内在的深层联系,其伟大因素的必然性、合理性和自洽性。
因此,仅仅证明这两个命题都是成立的还远远不够。但是,这种深层次的关系仍然需要我们从表面入手,从表面找到本质,然后联系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一、三吏三别在杜甫诗歌中的位置
在我看来,杜甫的诗歌没有一首是随随便便写的,是没有水平的,他每一首诗歌都是精华,都是诗歌中顶尖的作品。尤其是以“三吏三别”为代表作。
杜甫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律诗,尤其是以“秋兴八首”为代表的这组律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律诗佳作,是律诗这一题材发展的顶峰。律诗中的“秋兴八首”就可以比之于书法中的《兰亭序》了。
然而,“三吏三别”虽然不是属于杜甫最为人称道的律诗行列,但是这组诗歌仍然不失其水准,在文学史上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二、杜甫的幸运和不幸
而写出这样伟大作品的杜甫,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它不同于李白诗歌中有的浪漫洒脱,多了几分浓郁的哀伤,因此后人以沉郁顿挫来概括其诗歌特点,应该说是非常精确的。
而这样的风格特点,与其说是杜甫天性、天赋乃至于性格使然,倒不如说是历史的大环境推着他往前走,走到一条文学的路子上,即便是那么痛苦,那么难过。这是杜甫的不幸。
而杜甫之所以是不幸的,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诗人像他这样,完整的见证了一个帝国,如何从一个繁花似锦、蒸蒸日上、烈火烹油般的盛世跌落到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乱世。杜甫是唯一的一个特殊的诗人。他的一生是悲惨的,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建树的。如果以当时士大夫的价值观来看的话,文学成就是不在他们考虑之列的,因为文学,尤其是诗歌,在当时还只是进入仕途的一个敲门砖,最重要的是——
真正的为国家、为人民、为心中理想而做出一番事业。
显然这样的传统文人价值观,不仅在杜甫早年的平和生活中无法实现,而且在战乱年代更无法实现。
三、文人的困局
杜甫的一生,完美的体现了一个文学家在古代社会尴尬的地位和艰难的处境,不管是在乱世还是在承平之年,他们注定是无法实现他们信奉了一生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