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实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
7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那么,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面对新时期、新阶段,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在纪念建党99周年和即将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思考未来。
“北京城市故实”专题立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建筑工程、市政交通、文化生活五个方面,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1949-1978)、改革开放后的30年(1979-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至今)三个阶段,讲述北京城市“故实”(注:“故实”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在随笔中这样描述被修复后的北海大桥:
仍然是一座我们原来所熟悉的、所习惯的桥。雪白的玉石栏杆,亭亭的桥灯。但是桥面上已经可以并排地开几辆汽车和无轨电车了,桥面上的行人已经可以在人行道上悠然地漫步,比以前更从容地欣赏北海与中南海的夙景了。
这篇作于1958年的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正是北海大桥的改建。
如今的北海大桥与团城(图片来源:网络)
黄永玉在随笔中提到的北海大桥的改建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不可不提的,还有与之息息相关的北海团城的保护,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护的成功范例。
1901年,当时的金鳌玉蝀桥与团城(图片来源:【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摄)
北海大桥是一座历史名桥,它的前身金鳌玉蝀桥是老北京城内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桥,而“金鳌玉蝀桥”的名字来源正是由于其身旁“金鳌”“玉蝀”两座牌匾。
横卧在北海公园团城西侧的北海大桥,就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将北海与中海两片碧蓝的水域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