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佛兰Capitol在1927年上市,这款车是把T型车挑落下马的得力干将
通用汽车已经搞明白一件事:
在大家都能买得起车的时候,人们需要的就不再是一个简朴实用的交通工具,他们想要自己的车比邻居和朋友们的更新、更靓、更高档。
通用汽车还努力让消费者们相信:
人的一生中不仅需要购买一辆汽车,而是两辆、三辆甚至更多。
如果你看过老傅此前写的两篇东西,是不是恍然悟出,这是要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过渡的节奏啊。
是的,但美国真正进入“消费社会”,是二战以后。
战后的美国进入了黄金年代,那么多汽车品牌,那么多汽车工厂,那么多条生产线,新车就像流水一样流出工厂。一款款新车争奇斗艳,消费者眼花缭乱——问题也来了,制造出这么多的新车卖给谁?
普利茅斯1958年的车型和价目,这个克莱斯勒旗下的汽车品牌已于2001年关闭
如果人们买一辆车就开到报废,就像开T型车那样,根本不需要造出这么多新车。但消费社会自有消费社会的门道,一方面人们开始攀比谁买的车款式更新、档次更高;另一方面,通用汽车发明的汽车换代、改款变成了汽车界的常规操作,各汽车公司开始暗地里操纵汽车的淘汰周期。
汽车几年一换代合适?不换代有不换代的好处,开发一款车一直生产下去,成本可以降到很低。看看福特T型车,从800多美元一直降到200多美元,十几年售价降了几倍。
亨利·福特的梦想是让普通人也能开上汽车,但他没有意识到:“普通人其实一直都在渴望变得不普通”。
在买不起车时,人们需要廉价和实用的车;一旦大家都能买得起车,人们就要攀比嘚瑟,汽车必须不停地出新款、加配置、上档次才能追赶上人们的*。
让汽车快速换代,能力不是问题。早在1920年代,从决定开发一款新车,到新车开进经销商的门店,通用汽车公司只需要两年就能完成。当然,当时所谓新款车,主要是换个车壳子。
现在开发新车要复杂一些,不过各汽车公司都用上了模块化平台,开发一款新车,快的不到两年,慢的也就三四年。
但汽车换代也不是越快越好。因为新车研发是花钱如流水的行当,一款新车研发成本少则几亿,多则十几二十亿,要是搞出一款新车不多卖几年,本钱都赚不回来。
换代时间太长,会遭消费者厌弃;换代时间太短,又赚不到什么钱。平衡来平衡去,各汽车公司给汽车定的换代周期稳定在五到七年 。这个间隔还是让人感觉比较长,那就每隔一到两年来个小改款,加点小配置、换个轮毂样式,就可以当年度新款发布了。
各汽车公司的重要车型都有稳定的换代周期
五到七年,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若有所思了?
对头,人们买新车后,觉得五六年就该换掉的根源就在这里。你觉得自己挺精明,实际上都是汽车厂商算计好,并且通过各种办法灌输给你的。
通过给汽车换代,再辅助于广告和媒体的宣传渗透,汽车公司强行制造了汽车“过时”的假象。汽车技术确实在进步,但速度哪儿有那么快,除非恰好赶上换平台,两代车之间不会有太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车壳子。
汽车产量一直是过剩的,如果不想办法让人们换掉手里的车,新车根本没办法卖出去——这才是汽车换代的基本逻辑。
汽车的产量一直远远大于实际需求
汽车频繁换代并促使人们淘汰手里的汽车,有好处也有坏处。
第一个好处是:新车可以源源不断地给汽车厂商创造利润。
第二个好处是:快速的更新淘汰,实际上等于把汽车的整体产量放大了若干倍。产量大,成本就会降低,再加上汽车厂商之间激烈的竞争,我们买车越来越便宜。你一定有感觉,这年头好像什么东西都在涨价,只有汽车在降价。
第三个好处是:可以刺激经济。一旦经济不太景气,有关部门就会出台一些政策,比如旧车淘汰补贴、新车购置税减免、环保政策升级等,无非是加快旧车淘汰,刺激新车购买。
坏处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是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大量能正常使用的车被无情地送到报废场拆成一堆废铁。
其次是会加剧环境污染和能源负担。旧车回收拆解有污染,还要消耗社会资源;新车制造更是涉及钢铁、橡胶、玻璃、油漆等重污染行业,还会消耗大量能源。
对于车主来说,五六年就换车未必是划算的,不信咱接下来算算账。
五六年换车划算吗?汽车厂商的理想是,人们能快速淘汰手里的汽车,不停地买他们的新车。按理说,他们可以把车造得质量差一些,开几年就诸病缠身,不换也得换。但各个汽车品牌之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核心之一就是比拼谁家的车质量好。所以,实际上汽车的耐用性是在不断提高的。
现在的汽车寿命有多长?老傅曾专门写过几篇文章讨论此事(本公号首页回复关键词“汽车寿命”,可参看《一部车到底能开多久?》、《一辆家用车最少能开18年》),好好保养维护的话,汽车“经济使用寿命”可以达到30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