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有的睡觉,有的不睡。它们的睡觉,叫休眠。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是有休眠期的,如罗勒、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香料和蔬菜的种子,以及很多野草的种子。休眠,其实是一种聪明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用睡觉的方式避开干旱、酷热、严寒等不良环境。比如夏天和秋天打的种子,如果一落到地上就开始发芽,那么冬天一到,多半会冻死。种子如果感觉到外部环境不好,就会抑制生命的冲动,生长、代谢都暂停,等到外部环境适宜生存了,再从沉睡中醒来,让自己的生命蓬勃展开。
凡是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可能对这个世界总是不信任,它们拿不准外面的世界是好是坏,便只好隐忍不发,宁愿选择沉默、等待。只有确认外部世界真的好了,比如,水分有了,温度有了,阳光有了,周围也有合适的土壤了,自己生存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这才决计发芽儿。
我原来有一个盛满土的花盆,在阳台上放了几年,里面一直没种东西。有年春天,我一时兴起,就往花盆里浇了些水,看看里面能长出什么来。结果,过了些日子,花盆里真的钻出一棵小苗儿。小苗长大后,结了许多紫红的浆果——原来是棵龙葵。在我浇水前,不知那粒龙葵种子在花盆里睡了多久了。
我想,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如果春天里来场大雨,也肯定会出现满眼绿色;如果持续下雨,也肯定会野草满地,灌木丛生,乔木遮天蔽日。沙子下面,不知沉睡着多少植物种子呢。
今年我种了一盆罗勒,它打的种子多半落到了下面的土中。打种后的罗勒,叶子依旧繁茂,把根部遮得很严实,盆中的土见不到阳光,那些落到根部的罗勒种子全部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一个苏醒发芽的也没有。当外部的生存条件不具备时,它们根本不会冒失地结束休眠。
当我剪了罗勒在盆里栽上一棵抱子甘蓝幼苗后,盆中的土没了遮挡,阳光洒到上面,原来落到盆里的罗勒种子,就一拨儿一拨地开始发芽。因为我打算让这个花盆长抱子甘蓝,就把冒出的罗勒小苗全部拔掉了,但我拔掉一拨儿,盆中马上冒出另一拨儿。我都拔了三四拨儿了,罗勒苗还在噌噌地往外冒。当种子认为孕育新生命的条件成熟时,就会这么毫不犹豫、前仆后继地萌发。
据说休眠时间最长、最经得起存放的植物种子是莲子:上千年后,莲子仍会有生命力。
徐静波在《日本人的活法》一书中提到,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10多年前,在整理寺院莲池时,发现了残旧的莲子,经过检测分析,确认是1000多年前鉴真大师从大唐带来的莲子。采用科学技术进行培植后,残旧的莲子重新开出了红艳的莲花,唐招提寺将它称为‘唐花’。如今,每到夏时,唐花开满了寺院,给予这座古老的寺院一种大唐生命的涌动”。
休眠能达上千年,莲子默然等待的耐心真的令人钦佩。
凡是能休眠的种子,大约都是有心机、有城府的。
不休眠的种子,大约都是天真烂漫、对外部世界不设防的。
佛手瓜种子应属后者,它发起芽来根本不管外部环境咋样。佛手瓜老了之后,如果你不摘,它在瓜架上就会发芽(这叫胎萌),尽管那时它还悬在半空里。也许在它看来,外面的世界总是美好的,这世界对它来说,也总是适宜的。每个季节都是好季节,每一天都是好天气,每个日子都是适宜发芽的好日子。所以,到了想发芽的时候,它便毫无顾忌地发芽儿,不管环境里有没有水分、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土壤,也不管周围温度是高还是低。它只是在决计绽放自己的生命的时候,让生命尽情地舒展。它不认为出生是件多大的事儿,对待生命的态度,它是随性的,是顺从自己的本心的。
也许,这跟佛手瓜的祖居地有关。它的祖先生活在热带,可能原始环境风调雨顺,没有干旱,没有严寒,一年四季适合发芽,生长,自然也不会将休眠避难的基因传给后代。后代们,也就没有对恶劣环境的戒备之心。
对大多数植物来说,根,应该算是自己的私密部位,植物们总是要刻意避开人、避开阳光把根使劲往地下扎,往深处扎。而成熟的佛手瓜发芽时,即使当时还挂在瓜架上,它也会先让弦线状须根贴着瓜体长出来。它从不认为生根是件多么私密的事:这有啥啊,你们想看就看呗!佛手瓜,是个不谙世事的光腚小娃娃,总是天真无邪地坦露着自己的私处。
佛手瓜不像南瓜、冬瓜、木瓜、百香果似的里面有好多种子,一个成熟的佛手瓜,只是一枚种子。它繁衍后代,不靠量取胜,不依赖几率,它从不做那种投机的事儿。对待生命,它也没给自己留什么后手儿。它觉得,它以善意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必以善意对待它。它自信地认为,不论自己何时投生都会成功,单次投生即可获得完整的生命;如果新的生命生不逢时或不得其所,夭折了,它就认栽。佛手瓜,是个坦坦荡荡的人,是个耿直的人,心里没有任何拐子弯子。人,我喜欢这样的人;瓜,我喜欢这样的瓜。
这盆罗勒开花后,结了不少种子
当花盆中的土见到阳光后,罗勒种子不睡了 ,一拨拨地长出小苗
佛手瓜觉得是时候了,大冬天它也会这么发芽
佛手瓜会先把弦线状须根长出来
头顶上即使盖上厚厚的土,也能顶开。佛手瓜出个芽,都这么粗粗壮壮的
佛手瓜的芽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