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也是非常难得。俗话所说,创业容易守业难。
现实中昙花一现的家族企业,历史上短命的王朝,多不胜数。
大多是因为接班人素质太差,残暴如秦二世胡亥,懦弱如扶不起的阿斗。
幸运的是,宋朝的皇四代仁宗是个非常争气的好孩子。
他在真宗最受宠的刘皇后身边长大,9岁封为太子,从小养尊处优,却没有丝毫娇宠蛮横。
而且是宅心仁厚,同时又上进勤勉,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宋仁宗在执政中为人称道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仁宗是一位宽厚仁爱的和平使者,他奉行“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治国之道,他的志向从来都不是征服和扩张,而是安定民生。
首先是本人自律节俭,据说他的被子破旧到连身边的侍从都看不过去,提醒他更换。
其次是爱民如子,事事都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是自己受些委屈也不在乎。
对于言官们的咄咄逼人,只要觉得对方是处于公心,即使做得不对,他也不会重罚。
而且,他的仁爱超越了国界,真正做到了天下为公。
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听说对方境内饿殍遍野,他不忍心,早早接受了议和。在与辽国的一次外交纠纷中,也是以宋朝多加岁币而解决。
乍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太弱了,但事实证明,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做法繁荣了两国经济,是百姓最大的福祉。
仁宗去世之后,辽国君主悲不自胜,对使臣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第二,仁宗具有睿智通达的政治智慧,最终实现了励精图治。
宋仁宗性格温良内敛,但内心清明睿智。
他遵守祖宗家法,并不是愚忠,而是在守成的基础上力求改进。对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改革,实行庆历新政,都体现出他的积极进取。
同时,作为最高管理者,仁宗有一种洞察人心的能力,他理解人性的私欲,也看到君子愚蠢的固执,在平衡朝臣关系上表现出卓越的领导艺术。
以庆历新政为例,在成效初显时被果断叫停,激进的改革派当时非常不理解,后来却感慨仁宗的远见。
因为仁宗对当时的矛盾看得非常清楚:范仲淹的初衷虽好,但太过刚直的做法引起了内外惶恐,如此下去必将引发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他并没有放弃改革,而是在后来把接力棒交到了作风稳健的文彦博手里,对新政做了适度修正,变得更为稳妥和易操作,最终循序渐进地贯彻了下去。
外交上也如此,当时许多人觉得明明可以拖垮西夏,为什么要议和,还要给对方岁币,这不是太弱了吗?
但在仁宗眼里,最主要的是和平,和平才能发展。
用钱换来和平,和平又繁荣了经济,安定了民生。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确实是一种多赢的结果。
第三,仁宗自身兼容并蓄的人文情怀,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审美。
社会的整体风尚与君王的爱好息息相关,比如直到现在,历史悠久的英王室成员还在引领着时尚潮流。
仁宗喜欢诗词曲赋,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他还常常感慨作为帝王,没有机会做一个崔白那样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