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冬笋的时期是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次年的2月份止。此文现在写其实不合时宜。只是昨日看到一个优质三农领域的创作者写了一篇关于挖冬笋的文章,发现了他颇多错误。昨日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质疑。所以今天想接着写篇文章,把正确的挖冬笋的技术传授给大家。大家不妨先把文章收藏,留着采挖冬笋时拿出来备用。下面直接上干货。
冬笋大多难过春雨关,成竹率相当低,若留在地下不挖,还会吸掉竹鞭的养料,影响春笋的萌发,为此宜挖不宜留。但是,挖冬笋也是有学问的,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损坏了竹园。
首选竹园。一般来说,山脚山腰冬笋多,山头冬笋少;立竹量多的竹园冬笋多,立竹量少的冬笋少。此外,冬笋有个特点,喜欢生长在土层厚实而松软且比较平坦的竹园里。
次选毛竹。在山区,老百姓习惯把三年和三年以上的毛竹称为老年竹,一年的毛竹称为败年竹,两年的毛竹称为当年竹。(有的地方,把一年竹称为小年竹,把二年竹称为大年竹)。老年竹和败年竹不结冬笋,只有当年竹才结冬笋。找好了当年竹,再来找母竹。母竹一般冬笋较多。一般来说,公竹粗壮修长,母竹纤细矮小;母竹的尾部(竹稍部分)枝杈多而密,竹叶呈墨绿色,公竹的尾部枝杈较稀,竹叶呈黄绿色。
再找前鞭的主鞭。同一根毛竹的竹鞭有前鞭和后鞭之分。前鞭是笋芽往前伸展的竹鞭,后鞭是笋芽往后生长的竹鞭。前鞭和后鞭分别又可分出主鞭和次鞭来。一般情况下,十有八九的冬笋都生长在前鞭的主鞭上。除非它前面的土质特坏,比如有岩石。前鞭的主鞭走向同其竹的最下一盘竹枝伸展的方向大致平行,沿此方向观察地面(不要离竹太远,否则就会找错。一般在两米之内)。当发现圆圆的纽扣般大小的孔洞时,那是竹鞭用来呼吸的气孔,用马斧挖开它(一般在一尺左右深),就能见到主鞭了。也可在附近寻找烂笋洞,烂笋洞下面就是该竹的主鞭。一般地,若选准了竹园,选对了母竹,又找对了竹鞭,一根毛竹最少能挖到冬笋3公斤。我曾经在一根毛竹下挖到冬笋15只,重达12.5公斤。为了防止遗漏冬笋,采挖时宜用刨鞭法。
按以上“三步曲”挖冬笋,老百姓称为挖家笋,因为有把握、稳妥。此外,凡在晴天的上午,在已经全垦或全铲过的竹林内,若发现表土上有拳头大一小块明显的潮湿点,这个地方多半能找到冬笋;凡见地面土块呈微微隆起、松动、开裂状(当地群众称之为“拱赤”),用脚踩又有松软感的,则是有冬笋的征兆。这两种挖法老百姓叫做挖野笋。说它野,是因为全凭运气,很少碰到的事。
最后,挖冬笋时绝对不能去斩竹鞭,那样会损伤鞭根和鞭芽,大大影响来年的成竹率,最终得不偿失。此外,挖完冬笋一定要做好培土、埋鞭等工作,以促进竹林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