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持敬指的是两层含义吗,入了心的人代表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4 21:16:25

内心持敬指的是两层含义吗,入了心的人代表什么意思(1)

【原文】

在世无过百年,总要作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谋生各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功夫。

【意译】

人活在世上不过百年,应该做个好人,存一颗善心,为后辈儿孙树立学习的榜样;谋生是长久的事业,哪有时间去管一些无聊的闲事,说些没有意思的话,耽误了应该去完成的工作。

【解读】

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心怀善念,多做善事,为人谦卑恭敬,便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赞赏,赢得千古流传的名声,不仅自己一生无愧,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也流得长远。如若做尽违背良知之事,不仅自己遭人唾弃,后代子孙脸上也无光。

【原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意译】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不炫耀张扬,就像未经提炼的金、未经雕琢的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时间久了便知其内涵与价值。做学问一定不可间断,要像飘浮的行云和不息的流水一样,永远不停地前进。

【解读】

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像没有经过提炼的金子、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一样。像古代韩信那样的人才,最初也许没有被赏识,但只是暂时被埋没了而已,终有一天会发光的。治学同做人一样,都需要持之以恒。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治学不能心浮气躁,一曝十寒,而贵在锲而不舍,循序渐进。

【原文】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

【意译】

一心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人,往往反而害了自己。能够屈居人下而无怨言,终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解读】

做一件事的初衷,如若只是从中谋取利益,那肯定会深受其害。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变得自私自利,从而无视他人感受,甚至会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这样一来,必会招致他人的不满与排斥。最终,不但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件事,而且有损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自己也一无所获。

【原文】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意译】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良善的行为时,应多多地去赞扬他;看到别人有过失时,也能多多地去提醒他,这是具有长者之风的人待人处世的方法。当听到他人对自己进行赞美时,我们应该更加奋发图强;当听到别人批评毁谤自己的言语时,就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是有道德的君子修养身心的方法。

【解读】

大到治理一个国家,小到为人处事,都应抱有积极向上的坚韧之心。无论面对多少流言飞语,或是夸奖赞誉,始终能认清自己,并积极地提升自己,天长日久,必能成为人人称颂的真君子、伟丈夫。

【原文】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意译】

程子教人“静”,朱子教人“敬”,“静”是心不起妄动的念头,而“敬”则是常保清醒。由于心不妄动,所以能使寿命延长,由于保持清醒,所以不断地成长,做学问和养生的方法都在于此,“敬”和“静”二者对人的益处非常之大,学子怎么可以不在这两方面多下工夫呢?

【解读】

修养身心贵在做到心静和持敬。所谓心静,即是指任凭外界喧哗繁闹,自己的心始终静如止水,不为外界所迷惑,更不会随波逐流。所谓持敬,即是指对万物存敬重之心,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而不混沌。如此看来,静是一种不动的功夫,而敬则是修养的功夫。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