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赵嘏表达技巧,赵嘏长安晚秋中晚秋的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5 07:44:59

在某些版本的中学教材中,我们能够读到赵嘏[gǔ]的一首《长安晚秋》,或是它另外的两个题目,为《秋望》《秋夕》。以《长安晚秋》为题,依据的版本是《全唐诗》,但在《全唐诗》的附注中又明确表示:“一作秋望,一作秋夕”。

一首诗有三个题目就已经出奇,而在《唐音统签》中又将其名为《长安秋夕》;《唐诗纪事》则称为《长安秋望》,另外,据五代时期王定保的《唐摭言》记载说:“杜紫微览赵渭南卷,《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咏不已,因目为‘赵倚楼’。”由此可见,这这首诗,还有一个叫《早秋》的题目!

一首诗,在其流传过程中,居然产生了六个题目,当真是一大奇观!但,无论诗的题目是什么,却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首诗的佳妙,尤其是颔联两句,为作者博得了“赵倚楼”的雅号,受到历代人们的赞誉。

长安晚秋赵嘏表达技巧,赵嘏长安晚秋中晚秋的特点(1)

古人多有因为一句诗或者一句词,而博得千古美称的故事,比如,杜牧因为一首七绝《紫薇花》而获得了“杜紫薇”的雅号;宋祁因为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获得了“红杏尚书”的美名;贺铸因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被称为是“贺梅子”……不过,我们要清楚的是,这些诗人因为诗句获得美称雅号,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而是因为整个诗句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太过精彩,所以才令人拍案叫绝,深深折服了世人。

赵嘏能因为《长安晚秋》中的颔联而获得“赵倚楼”的雅号,足见这一联的精彩之处!由于现代大多以《长安晚秋》为题,本文便依常例,以此为题。

长安晚秋赵嘏表达技巧,赵嘏长安晚秋中晚秋的特点(2)

赵嘏这首七律,写于他进士不第,客居长安时,诗人独在异乡,看到满眼凄凉的深秋景象,顿生羁旅思归之情,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首联两句“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总写长安深秋的拂晓景象,诗人登高而望,只见凄清的云雾升腾,全城的宫殿楼阁仿佛都漂浮在云雾之中,景象壮观而又凄迷。诗人以“凄清”二字引入,其实有双关之意,一者是说深秋天气的清冷,二者是说自己内心的凄凉,凄清二字,实为全诗的总感情。

长安晚秋赵嘏表达技巧,赵嘏长安晚秋中晚秋的特点(3)

颔联两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是诗人抬头望天所看到的景象,诗人不仅看到了拂晓的夜空,也听到了远处的笛声,他看到夜空中还残留的几点残星,也看到南归的大雁,就在诗人抬头仰望看得出神时,忽然耳边传来了悠扬的长笛声,诗人循声望去,在依稀之中,看到那边楼头上,有人倚靠栏杆,吹奏着长笛,这笛声更增加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思绪。这位吹笛者,是在喟叹人生易逝?还是在思归怀远?亦或是思念爱人?我们不得而知。但却能在这两句诗中,让我们随着诗人产生无限思绪,这正是营造意境的妙处!

另外,诗人在这两句中,还结合了视觉和听觉,以及动静的妙法,残星是目见、长笛是耳闻,雁飞是动态、倚楼却是静态,这些元素的组合,极具匠心,也交织成了一幅韵味清远的意境,杜牧如此激赏这两句,称赵嘏为“赵倚楼”,正是深深地被赵嘏这两句所塑造的境界所折服。

长安晚秋赵嘏表达技巧,赵嘏长安晚秋中晚秋的特点(4)

颈联两句“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是写夜色褪去,晨光初现时的美景。在朝阳的沐浴下,竹篱旁艳丽的菊花,半开未开,闲雅安静,池塘中的红莲,却都脱去了红衣,只留下枯荷败叶,显得十分萧瑟。其实作者这里,是移情于物,有着极强的主观情绪,看到这番景象,很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

长安晚秋赵嘏表达技巧,赵嘏长安晚秋中晚秋的特点(5)

尾联两句“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家乡的鲈鱼正美,不回去享用,反而滞留在京城这一功名利禄的是非之地,何苦来!这是诗人的抒情,表现着诗人想要归隐的心境。诗人通过前面六句,对长安城深秋的景色进行了描绘,但是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作者孤寂惆怅的秋思之情,通过这些铺垫,诗人最终以西晋张翰的故事,表现了自己想要归隐的感情。

长安晚秋赵嘏表达技巧,赵嘏长安晚秋中晚秋的特点(6)

总体来看,这首诗描写景物极具特色,不仅有远近、高低、动静的巧妙结合,还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展现的由暗到明的层次感,特别是颔联两句描写拂晓夜空的景象,寄情于景,深秋的凄清和高楼的笛声,也衬托着无限深情,这让全诗的意境显得凄清而又深远,风格俊俏而又清新,是读过一遍,便印象深刻的千古名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