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17和18世纪时,欧洲的渔业公司和渔民们为了满足各国对鱼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纷纷驾驶着捕鱼船来到纽芬兰大浅滩捕鱼。
最初欧洲渔民不会冒险上岸,只是在捕鱼季周期性地来纽芬兰大浅滩地区捕鱼,在海上捕完鱼后就立刻回家,因为岸上生活着异教徒——印第安人,渔民们害怕上岸会受到攻击。
流水线式处理鳕鱼
欧洲渔民们在海上主要采用“捕鲜鱼”(又称“捕湿鱼”)的方式来加工鳕鱼,具体就是在船的甲板上摆出几个长桌,然后使用加工流水线的方式处理鳕鱼。
欧洲渔民们会在一根长长的鱼线上栓上好多个鱼钩,然后挂上鱼饵后抛出船舷,这样只要等上一小段时间,渔民们再将鱼线拉上船时,就能收获许多鳕鱼,操作简单方便。
这边鳕鱼一上船,那边就会被送到流水线的第一张桌子上,由一个人砍掉鳕鱼的头,然后传给第二个人,第二位工人负责划开鳕鱼的肚子去除内脏,之后交给第三个工人,由其负责去除鱼骨,然后将处理好的鳕鱼丢入装满盐水的大桶里腌制24小时,最后腌制后的鳕鱼会被渔民用压缩机压入大桶内装好,等待满船后运输回欧洲。
腌制的鳕鱼肉
用“捕鲜鱼”的方式加工生产鳕鱼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少,但是成本较高,因此后来欧洲渔民们为了降低成本,携带更多的渔获回家,而选择登陆上岸,将捕到的新鲜海鱼制作成鱼干(称其为“捕干鱼”),以延长其保质期,同时鳕鱼变成鱼干后还能减少在船上的占地空间、少放许多盐。
为了将鳕鱼制作成鱼干,欧洲渔民们会驾船来到岸上,寻找一处锚地停船和一块能晒大量鱼*地点,当找到合适的陆地后,渔民们就会每天驾船到海上捕捉鳕鱼,晚上再携带捕捞成果返回到岸上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