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⑤ D. ③⑥
7. 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6. C 7. 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图中季风①②④⑥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图中的季风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季风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③⑤符合题意,故选C。
【7题详解】
甲处原为低气压带,陆地冬季降温快,形成高压,A错误;乙处原为高气压带,1月是南半球夏季,气温高,形成低压,B错误;丙处原为高气压带,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故选D。
【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在大西洋上的叫冰岛低压;夏季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让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的叫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叫亚速尔高压。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该城市
A. 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 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 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 Ⅳ区域市热岛效应最强
9. 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建设民俗博物馆 B. 划定耕地保护区
C. 扩大卫星城规模 D. 增加种植业投入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I区位于市中心,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正确,C错误;II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错误;IV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据题干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市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C正确,其它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ABD均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一般情况考虑地价,从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是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交通便捷,人口密集,昼夜差别较大,交通流量大。
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 “茶马古道”。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滇藏川运输方式采用马帮的主要原因是
A. 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
B. 当地经济落后,发展马帮可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C. 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D. 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需要
11. 在建设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其原因是公路运输
A. 连续性强 B. 对地形适应性弱
C. 工程造价高 D. 灵活性强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茶马古道”所经过的滇藏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而骡马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形的适应性好,D项正确。
【11题详解】
与铁路相比,公路机动灵活,对地形的适应性强,且工程造价比铁路低,D项正确,B、C项错误。 铁路运输的连续性优于公路运输,A项错误。故选D。
国外一公司打算在我国某地开办一生产企业,他们在①②③④四地进行了选址考察,制作了一幅四地生产成本柱状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从生产成本考虑,该企业最终会选择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3. 上述选址对以下哪类工业发展最有利
A. 市场导向型 B. 动力导向型 C. 原料导向型 D. 劳动力导向型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生产成本=电费 原材料运费 成品运费。计算比较可知③地成本最低,因此从生产成本考虑,应布局在③地。故C正确,A、B、D错误。
【13题详解】
对①②③④四地综合分析可知,电费成本最高,即此企业属动力指向型。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容易。
1970年修建阿斯旺大坝前,北非尼罗河河口的沙丁鱼资源丰富,之后渔业资源突然枯竭;现在非洲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另外,索马里半岛附近是季节性渔场,夏季鱼捕捞量较大,冬季则较少。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 推测1970年后尼罗河河口渔业资源突然枯竭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渔船增多,过度捕捞 B. 大坝调蓄,营养盐类不足
C. 全球变暖,鱼类死亡 D. 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减少
15. 与非洲西海岸渔业资源丰富成因相似的是
A. 北海渔场 B. 北海道渔场 C. 秘鲁渔场 D. 纽芬兰渔场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1970年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量泥沙被拦截,营养盐类在大坝前沉积,导致入海口浮游生物不足,从而使得沙丁鱼资源突然枯竭,B选项正确;渔船增多,渔业资源应当是逐渐减少而非突然枯竭,A选项错误;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都是渐进的过程,也不会导致渔业资源突然枯竭,C、D选项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非洲撒哈拉沙漠西海岸渔业资源丰富是由于常年吹离岸风,盛行上升流使得海底营养物质上泛,导致该海域饵料丰富,吸引鱼类觅食所致,秘鲁渔场的成因与其相似,C选项正确;其他渔场都属于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A、B、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组考查流域开发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场成因。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秘鲁渔场的成因是吹离岸风,盛行上升流使得海底营养物质上泛,导致该海域饵料丰富,吸引鱼类觅食所致。
二、非选择题
16.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1月、7月等压线与主导风向示意图,那不勒斯、巴里的降水量(mm)如图乙所示。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