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宅文化的引导
(一)宅文化的负面因素
1、对身心健康不利。目前,电脑、手机、互联网是作为“宅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人们长时间沉迷其中,就必然会带来作息不按时,饮食不规律,可能会诱发各类疾病。如:近视、颈椎病、腰椎等病症,特别是以前属于老年人的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年轻“宅”的人群中。使他们基本处于一种亚健康中。这也是有人说“宅”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由。另外,长时间“宅”,就会完全沉迷于虚拟中,就可能产生冷漠、孤僻和爱心缺乏等不健康现象出现。如果任这样发展下去,不对这些年轻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就对他们身体身心的健康是有较大影响的。

2、造成融入社会的困难。可以说由于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大的压力,使得年轻人不得不选择退缩,转到网络虚拟社会来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大多选择宅在家里,只通过媒体来结交朋友和进行与人的交流。这种在网络上的交流,谁也不认识谁的方法,虽然隐藏了个人隐私,但影响了人与人交流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宅群体社交能力的普遍下降。这些人只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中,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表现出漠不关心,使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孤僻。这就是“宅文化”带来的另一种社会隐患。

(二)加强引导与管理
1、首先,要正确认识宅文化是一种社会属性,全社会和新闻媒体要对这种新生事物起到调解、沟通、引导、管理的作用。要使人们对“宅文化”有一个充分的、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要及时引导年轻人正视“宅文化”发展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解决“宅文化”产生的一些弊端和不健康因素,为“宅文化”健康发展培育构建一种和谐的发展生态。
2、其次,要给年轻人更多的独立发展的空间,尊重他们追求个性化与独立的生活方式,肯定他们积极向上的方面。帮助他们从“宅文化”的负面影响的阴影中走出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注和独立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尽快构建一个既能体现个性,又能保证他们多方面发展一个新环境。

3、要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多多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互动中,增强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与水平。教育他们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宅文化”这种新生事物。
4、引导广大年轻人把握好“宅”的度和范围,尽量避免造成他们过于迷恋封闭的生活状态,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锻炼,调整作息时间、饮食方法,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宅文化”中去。
